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张家界风俗 > 正文

岭南舞蹈如此多娇

类别:张家界风俗 日期:2018-7-31 4:25:24 人气: 来源:

  9月29日、30日,集合了广东岭南舞蹈界最新的舞蹈专场《跃动的大地》将在广州上演,其中小舞剧《醒》将舞蹈、武术、舞狮融合,首次公开对市民亮相。此外,舞蹈《客家禧》近日也入选了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民族民间舞评选,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这个由基层文化单位深圳龙华街道文体中心创作的岭南舞蹈,在题材内容上的突破及编排上的创新还获得了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的高度肯定。

  据介绍,《跃动的大地》自2015年起就开始推出,它以舞蹈的姿态展现岭南文化,精选近年来广东获的优秀舞蹈作品。不同以往的是,这次演出的题材更具有时代性和浓郁的地域文化性,如以粤剧名伶为题材的《红袖·伶人》,讲述客家女人故事的《围屋·女人》,呈现广府传统味道的《广府印记》等,表演场所也从小剧场移到了大舞台。

  另一方面,自广东舞蹈界首提“岭南舞蹈”概念并举办“岭南舞蹈”大赛以来,至今已过十年。在主管部门、基层文化单位、艺术院团及高校等力量的积极推动下,广东舞蹈在专业教学、舞台创作、群众参与、赛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最近,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又和广州歌舞剧院确立了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未来,双方将实现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等全方位一体化链接,共同探索通过舞蹈艺术呈现岭南文化魅力的新途径。

  醒狮是岭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表演艺术之一,它融合了狮鼓、武术、南狮等技艺,有“生猛”“生意兴隆”“吉祥”等寓意。广州歌舞剧院(以下简称“广歌”)经过两年多时间构思、采风、编排,创作了第一部以醒狮为题材的小舞剧《醒》。在此次《跃动的大地》演出中,《醒》将压轴出场,通过将醒狮、南拳、岭南舞蹈相融合,让节目在呈现舞蹈艺术美感的同时,也展现阳刚威猛的男子气概,更具有一种“醒狮醒国魂”的文化。

  实际上,早在1997年,广歌就尝试创作了舞剧《星海·黄河》。随后,广歌创演的舞蹈诗《广州往事》、岭南音乐舞蹈诗《岭南行走》等作品,在舞蹈节目的戏剧张力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做出了许多探索。

  广州歌舞剧院院长史前进一直渴望,创作出更多具有岭南本土特色的舞剧。“《醒狮》的创作与其说是个人的选择,不如说是广州歌舞剧院精心选择的一个题材,这个题材至今已经酝酿五六年了。”该剧编剧、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戏剧创作研究室主任罗丽是第一次参加舞剧的创作。

  和罗丽一样,该剧的编导团队均是“80后”,也并非业内熟知的“大腕”。去年他们花了一整年的功夫研究舞剧文本。他们希望,让醒狮这种传统文化不仅能登上大雅之堂,更要让它融入时代审美,让“醒狮”这个早已家喻户晓的艺术元素焕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光彩。

  “狮舞不是仅仅搭个架子,‘醒’是主题,‘狮’是载体。”在编剧创作的过程中,罗丽发现,“醒狮”单单作为一种非遗技艺或岭南元素很难构成舞台剧情,想要去体现出岭南人的内核更是难上加难。为此,《醒》创作的重心不再放在“狮舞”的外在表演上,而在于把狮子“”的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来。

  为高度还原醒狮“”“威武”的,《醒》还特别邀请了广东醒狮传承人赵伟斌作为动作指导。在排练前期,演员们跟随狮馆师傅学习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舞蹈演绎。因为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罗丽自认在把握广府人的性格、气质和岭南民俗上,有一种先天的,加上平日经常看戏、写评论,她说:“这种创作人和评论人身份上的互换,也能让我更容易发现目前舞剧创作上的不足,并尽我所能去改进。”

  “当下很多舞剧作品,编导很强,但是编剧相对较弱,尤其是对主题立意、文学性的把握,对人物关系结构、戏剧冲突关联性的处理上。包括我在内的《醒》的这群年轻编剧们努力在做的,便是增强岭南舞蹈在叙事性和人物关系上的表现力度。毕竟,单纯抒情性的作品,广歌包括其他院团已经做过很多,现在需要的是突破。”对于热爱这方水土的罗丽而言,承接这个工作也是一种。

  截至目前,《醒》还只是一个中期作品,目前只有25分钟。罗丽透露,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完成一个90至100分钟的大型舞剧”。

  “剧本依然在修改中。一些老前辈跟我们一起探讨,给我们指点,舞剧的投入很大,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步子也不能一次性迈得太大。”罗丽说,“我们要做的,只有全力以赴。”

  9月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民族民间舞评选活动在四川凉山落幕,由深圳宝安龙华街道文体中心创作的舞蹈《客家禧》第九个出场,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

  中国舞蹈“荷花”是代表全国舞蹈界最高水平、最具权威、最专业的赛事。作为最基层文化艺术部门创作的作品,此次能够进入“荷花”终评环节,实属不易。编导苏曼带领年轻团队迎难而上,向舞蹈界权威专家和专业观众展现了广东独特的客家文化。

  舞蹈教育专业出身的苏曼从事群文工作已经十多年。2003年,她来到龙华文体中心,从一名舞蹈教师、编导逐渐成为了群文专干,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早在2015年,苏曼就曾前往观摩研究第十届“荷花”总决赛,黄菊陈良宇她发现,那一次的总决赛上竟没有一个岭南题材的舞蹈作品。自此,编排一个以客家元素“凉帽”为创作元素、能够代表深圳甚至广东的民族舞蹈作品的想法,开始在苏曼脑海中萌生。

  2016年,苏曼编导的舞蹈《女·行》曾荣获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文艺作品评选金,这给苏曼带来了极大鼓励。她继续查阅了大量有关客家文化的文献资料,从中发掘出“帽穗”这个被忽略的细节,这成为了她修改、完善《女·行》节目编排的突破口。

  帽穗悬挂于凉帽两侧,客家未婚女孩的帽穗是白色,而已婚的帽穗是红色,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这其中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再辅以广东民谣作为音乐基调,苏曼带领的主创团队在原有作品基础上重新改良,创作出了舞蹈《月光光》,呈现出客家阿妹在月下嬉戏的景象:一群围屋女孩在一起经历了最快乐的童年时光、最美妙的少女时光,她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憧憬着美好未来。她们制作帽穗并挂于帽间,在帽穗的变化间,女孩长大,对人生充满憧憬……

  谈及舞蹈想要呈现的主题,苏曼认为:“美,是客家女人的外表;秀,是她们的内心;坚,是她们的;韧,是她们血脉相传的品质。”通过嫁衣、装扮、送行等这些动作和道具,苏曼想要传达的是客家女孩新婚之际的喜悦,还有对少女时代、对家人的不舍,而这背后想要彰显的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与坚毅。

  今年6月,为备战中国舞蹈“荷花”,编导们还前往广州并专门邀请了权威专家进行论证,对该作品从舞蹈语汇、中心思想、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了重新修改。为更好体现主题,《月光光》更名为《客家禧》。演员方面,苏曼几经周折找到了一群在校的女大学生参与彩排,由于没有专门的排练场所,加气酷热,有的姑娘甚至还出现了中暑虚脱症状,多次住进医院,但她们在急救车上输液后还继续参赛,这让苏曼相当。

  最终,这个具有清新岭南风格的舞蹈作品,给现场专家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全国选送的39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更获得了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的高度评价。评委会主任、中国舞协分党组罗斌评价说,作为汉族舞蹈,它的样式创作亮点突出,舞蹈所呈现的突破性、创新性也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两年一届的岭南舞蹈大赛是广东省目前影响面最广、规模最大的专业舞蹈赛事品牌,也是广东舞蹈创作交流最大的展示平台。每届大赛都涌现出一批展现岭南人文情怀与的优秀舞蹈作品。这次将在舞蹈专场《跃动的大地》上亮相的,还有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创作的、荣获2016年全省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小舞剧专业组金的节目《哭嫁》。

  “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这一句诗描写的,正是自古以来珠江水上居民——“疍民”的生活。《哭嫁》讲述了一位疍家少女布瑶从水上成长到上岸生活的经历,作品聚焦的是岭南文化中一个逐渐消失的族群——疍家,节目旨在传承和守望疍家独特的“文化记忆”,表达疍家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哭嫁》以倒叙的形式展开,舞者们用专注的表情和肢体、表演的完美结合,将父女相依为命的至亲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超现实的创编模式是《哭嫁》的一大亮点。黑白色长绸构成海浪的造型,象征了人物的变迁。一根下垂的绳索,让舞台上渔夫在风浪中腾挪颠簸、命悬一线的险境生动地展现出来。《哭嫁》在舞美道具上的运用也极富创意,道具木船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也使舞台变得摇曳多姿。尤其是都市幻景出现的一场戏,当渔女撑着小船在其间飘然而过,整个舞台上洋溢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

  “岭南舞蹈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哭嫁》抓住了岭南文化的根源和岭南地域舞蹈语汇,艺术性地去挖掘代表岭南舞蹈的标志性符号,展现出了岭南形象、岭南风情、岭南。”潮州文化馆馆长邱玉音看后激动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创演《哭嫁》,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还将舞剧融入了教学各个环节,由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干。从2015年4月开始,《哭嫁》编创团队就多次到阳江、中山等地寻找疍家遗风。在寻根中,他们听到了音调婉转的咸水歌,看到了疍家独特的婚礼习俗,包括“哭嫁”“花艇迎亲”和“对歌”等环节,还亲手触摸了各种几近失传的船模和工具……

  整个编创、排练过程充满挑战与困难。为了让年轻演员体会到疍家人长期生活在水面,走时会有摇晃的感觉,指导老师们不厌其烦地,力求他们捕捉到最真实、最能情感共鸣的动作与姿态。

  《哭嫁》和《醒》一样,也属于小舞剧。对于这一新兴的舞蹈艺术体裁,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院长李永祥说:“小舞剧对叙事手法要求更加凝练,戏剧结构更精致,能达到一般的小舞蹈作品难以企及的创作高度,又相较中大型舞剧投入更少,可以充分锻炼队伍和挖掘人才,是促进我省舞蹈艺术精品创作的有效手段。”

  安徽省文联副、舞协张居淮在看过《哭嫁》之后,对节目在表演和编创上的尝新也深感兴趣,尤其是对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围绕舞台培养人才”的办学定位表示了充分认可。

  近年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先后与中国戏曲学院、红线女艺术中心等院团、场馆方达成合作共建协议,今年5月,学院又和广州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确立了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负责人表示:“广东艺术专业院校的舞蹈教育始终需深深扎根岭南文化沃土,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能促进办学成效,更能推动岭南舞蹈的传承、发展与研究。”

  谈到岭南舞蹈,就必定会谈到岭南文化。在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领域,岭南文化都有着醒目的色彩和气派。然而,在舞蹈艺术领域,如何呈现这一地域文化符号和信息?这让广东的舞蹈工作者们探索了很久,至今也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从最近几部优秀而独具特色的岭南舞蹈作品不难看出,它们都是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比如广州歌舞剧院的《醒》、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的《哭嫁》都曾拿到第五届广州歌舞剧院的小舞剧专业组金,《客家禧》同样也是一步步在舞蹈比赛中过五关、斩六将,才能站上全国最高水准的专业舞台上。

  此外,通过各级舞蹈比赛,基层文化单位的群众文化作品中也诞生了不少非职业的舞蹈精品,比如深圳市文化馆民艺艺术团的现代舞蹈《创·空间》等。这也恰恰反映了舞蹈界近年来发展的一些新变化:舞蹈这门过去处于“”尖的艺术,早已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节目都负载了更为的文化含义。从舞种上说,它们既有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也有现代舞、当代舞;在表现语言上,或采用固有的民间舞形式,或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场景或事件,或撷取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但无论如何,这些节目都在“岭南”二字上做足了文章。同时,这些艺术实践也证明了“岭南舞蹈”绝非噱头,更不是标榜。早在2005年,广东的舞蹈工作者就高举“岭南舞蹈”这面艺术大旗,如今来看,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当下,广东舞蹈工作者同样也在深耕岭南本土文化,挖掘那些尚未得到充分开掘的艺术价值。

  风格是一种舞蹈形式之所以得以确立的基石,而风格的确立根植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例如今年国庆节期间将再度来穗献演的地区现代舞蹈表演团体“云门舞集”,成立至今逾40年,拥有众多经典节目,例如从中国书法美学中汲取灵感的《行草》《松烟》,通过舞者身体演绎东方水墨意蕴,使得“云门”风格具有强烈的辨识度。可见,文化内涵才是舞蹈的生命之根。

  从近几届岭南舞蹈大赛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广东舞者这种对于风格的追求,同样是带有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也是极富探索的。相较于过去直接利用英歌、醒狮等地方性民间舞蹈语言,近年来广东舞者强化了对这些原有资源进行反复遴选、提炼,并进行创新性的利用和拓展。除了动作呈现,这些艺术语言中的“思想深度”也日渐凸显。岭南风格的塑造过程,对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也是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你就60秒!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关键词:客家哭嫁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