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比拼
文/记者 易禹琳 王恺凝 通讯员 王建军/李健
中国的传统节日。传说一是起源于刘邦之子汉文帝把平息“诸吕之乱”(把刘氏天下从吕后手中夺过来)而设定的的节日;二说来源于汉末上元节(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欢庆天官赐福、地官赦罪燃灯的习俗;三说是东汉明帝推广正月十五僧人点灯敬佛的习俗而成的节日。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唐,发展成为灯市和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时期,长安的灯市燃灯五万盏。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明代朱元璋又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清朝,宫廷不再办灯会,但民间灯会延续至今。这一天,人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
闹了千百年了
“别处的元宵闹一晚,我们张家界从腊月二十八就架场,正月十六才收尾,开始于哪一年谁也说不清,但千百年来,连破四旧都没破掉”。
“别处是城里人送戏下乡,我们张家界是乡里人送戏进城。元宵节,演戏的看戏的都进了城,家家户户摆开火锅招待进城来的亲戚”。
“别处的元宵是看灯,我们张家界是灯不是灯,是戏不是戏,是歌不是歌,是舞不是舞,杂技不是杂技,武术不是武术,五花八门”。
“别处的元宵节就挤到一条街,我们张家界街街有灯,今年有22个戏台,100多支表演队,115种节目,湘西、湖北的都来,20万人过元宵”。
“别处的元宵节肯定没张家界的high,2012年张家界市城区元宵灯会被评为全国节庆文化品牌,张家界市被推选为全国春节文化特色地区”。
蛇年正月十四到张家界,张家界人说起自己的元宵节,个个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民俗专家金克剑老先生介绍,清道光、同治年间的《永定县志》都有记载,元宵夜永定城区张灯结彩,演戏、玩花灯、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通宵达旦。张家界闹元宵与别的地方还有一个不同,她是33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土家族为主。因此元宵节又主要是土家族的节日,是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本地人)的狂欢节。有高花灯、花灯、龙灯、阳戏、茅古斯、傩戏、硬、草狮子、地狮子、打镏子……全都是国家级、省级或永定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家界市文化馆馆长覃大军即兴跟我们示范了张家界的灯为何不是灯。他说花灯、狮子灯、龙灯都只是一种表演形式,最先由一人举灯到主家去联系,如果把花灯挂在主家的门檐上,花灯队就去表演。挂的狮子灯,就有狮子队去耍狮,挂的龙灯,就去耍龙。“咚咚咚咚以咚七,呛才才才呛才呛才。”花灯的开场锣鼓一响,一旦一丑舞着两把折扇登场,唱的都是《瞎子摸沟》、《小妹子开店》、《牧童放牛》等生活气息浓郁的短剧。“春季花儿开,花开是一呀朵来,一对呀的那个阳雀,哟啊哈哈,飞过山儿来看哪啊。”有剧情,有舞蹈,有歌,有时还要在主家的小方桌上表演,像耍杂技似的。一支花灯表演队伍大多为11人,叫“一盘”,张家界有上百盘花灯。打起擂台来,两个戏台你唱一出,我唱一出,看谁唱的剧目多,观众用车拖炮竹,各自为喜欢的花灯队捧场,炮屑高达尺把厚。现在不准放鞭炮了,就看哪家看戏的人多,喝彩的声音大。
洒了2013个平安符
正月十五上午10点,张家界城区蛇年元宵灯会就拉开了帷幕。广场上,穿红戴绿的土家族人跳起《张家界style》,庆祝大丰收,庆祝蛇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上至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娃娃,举花灯的,舞龙舞狮的,2000多男女老少全体像被通了电似的,都跳起来了,笨重的棉袄脱掉了,个个轻装上阵,花灯、龙灯、狮灯、轿子等随他们的身体上下翻飞,抛绣球的老爹爹把眼镜都甩掉了,土家人要把自己的绝活全显摆出来。
热身仪式后,表演队伍要,“风”、“雨”、“雷”、“电”、“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龙凤旗打头阵,三个“”(中间大,两边小)被抬着为市民送福,4支单人狮、4支双人狮护卫娱神,接着是花花绿绿的高皇灯、高花灯、蚌壳队、龙灯队、腰鼓队、军鼓队等浩浩荡荡出发了,像奥运开幕式上的代表队入场,那个气派。人们夹道欢迎,有市民给“”上红(挂红绸布),“”抛洒了2013个平安符。
队伍至中午12点才渐渐稀疏,有的队伍中途被请到市民家或酒店表演去了。刚在这口看到有人唱花灯《小妹子开店》,那家又看到三棒鼓,一人击鼓唱词,一人敲锣,一人舞刀,三把尖刀舞得眼花缭乱。
下午4时,广场大舞台上的精彩节目表演又开始了,这一次,被誉为“三湘一绝、五溪奇葩”的张家界阳戏、土家人的田间交响乐打镏子、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茅古斯”、出国表演过的张家界鬼谷神功(大庸硬)、诠释土家人历史和日常生活的土家摆手舞齐齐亮相,让你大开眼界。
20万人醉了
夜幕,元宵灯会的来临。2000多个大红灯笼、200万米长的挂灯、各式花灯齐刷刷的亮起,20万人跟约好似的全部出动,小孩牵着气球驮在爸爸肩上,老人拄着拐杖,年轻人戴着闪闪的饰物排成长龙飞跑,街边是卖小吃、卖各色手提灯笼的,整个城区挤得水泄不通。沿解放、回龙等搭建的22个戏台里三层外三层全部围满了人。
“龙来咯,龙来咯!”行人突然像波涛一样转向,一条九节龙身组成的金色“巨龙”,龙头上装着五彩斑斓的灯笼,在人海中盘旋飞舞,半杀出一条红色长龙来抢“龙珠”,两条龙分分合合,抢得惊心动魄。
那边又传来一阵喝彩声,沅古坪高花灯队的24个女子将花灯举过头顶,走太极图、单8字、双8字、连8字、九连环、游龙戏凤……随鼓点强弱变出几十种队形,看的潮澎湃。
舞狮舞龙的在街上行进,人海中一停,人们就自动让开一片空地,开始表演,好多支高花灯,形态各异,里面装了灯,像闪亮的龙蜿蜒游动,人们贴身。22个戏台上就是各种戏曲,人多根本听不清他们唱些什么,但看的人摇头晃脑,如醉如痴。
20万的人潮一下子涌向这里,一下子涌向那里,人们像喝醉了酒似的兴奋,天上,蛇年的第一轮圆月也醉了。
“冰箱”开了
有人比喻,奇峰峡谷、偏僻封闭的张家界就像一个“大冰箱”,把民族的、民间的、民俗的文化冰冻起来,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千百年,所以到现在才能给自己给游客端出仍然那么鲜活的元宵灯会。
大山里的岁月是寂寞的,张家界人自己给自己找乐子,一开始一户人家走巷串户送吉利,讨点银两、粑粑糊口,后来户与户联手,走出村子,再后来就是村与村合作,送戏进城了。一年一次,“冰箱”门开了,人把只唱给大山听,只舞给大山看的歌、舞、戏、武术、杂技到城里来打擂台,过瘾。城里人一年一次喂饱了眼睛和耳朵,过瘾。年轻人一年一次穿着最新最漂亮的衣服,挑选心上人,过瘾。当然,最过瘾的是中外游客们,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峰间,过一个独一无二的土家狂欢节,会令多少人嫉妒羡慕?
83岁的沅古坪栗山村高花灯队的龚珍瑞,连续13年带队进城表演,今年把接力棒交给了大女儿李世杜,又亲自培养13岁的孙女红。她说,高花灯从唐朝就开始表演了,还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那么,明年,你是否想预约张家界的元宵灯会?来源湖南日报)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