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张家界风俗 > 正文

聚焦分类指导·生机无限大湘西2014年5月30日星期五

类别:张家界风俗 日期:2014-5-30 1:03:25 人气: 来源:

  2010年以来,武陵山区的兄弟县(市、区)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图为我省龙山县代表应邀参加贵州省镇远县的“古韵镇远”表演。(资料照片)

  易长松 摄

  本报记者 蒙志军

  大湘西,是对包括邵阳、娄底、怀化、张家界、自治州5个市州及42个县市区的统称。神奇秀美的山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民风民俗,大湘西让无数驰神往,流连忘返。

  然而,秀美和厚重的背后,更为同质的特点却是地域偏僻、发展滞后。2012年,大湘西地区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4.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8个百分点,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区域。

  省委、省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对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措施,加大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到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装点大湘西,今朝更好看。大湘西尘封千年的迷人画卷正在徐徐,勃勃生机,已然在峻岭群山中涌动。

  产业富民,全面小康注入源头活水

  2013年11月3日,来湖南考察的中央总、国家、习,一下飞机,就乘车前往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橘子林,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总殷切嘱托:“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子。”

  产业不发展,家底不殷实,全面小康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大湘西人深刻地意识到:抓发展、奔小康,关键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尤其是要利用丰富的自然、民俗资源发展旅游、生态农业等,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养蜂业多年的沅陵县借母溪乡,过去农户自产自销,单打独斗,销不稳,产业起色不大。前几年,从广东回乡创业的村民军发起组建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对蜂蜜统一购销,销一打开,参与的农户都从中受益。

  2013年8月6日晚,在怀化考察的省委、省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夜宿借母溪乡。与值守干部聊天时,徐守盛了解到这一情况,点头称赞:“拉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这样的能人。发展特色产业要凸显当地生态优势,在产品质量的同时,扩大品牌影响,让产品具有生命力。”

  大湘西地区提出,把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八大工程28个专项,作为推进大湘西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抓手。其中,“特色产业工程”是重中之重。将着力实施“重点产业”、“产业园区”、“旅游发展”、“特色农林产品”4大专项。

  培育产业,必须先摸清楚大湘西的家底,根据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

  大湘西有什么?大湘西有生态。青山绿水,绿色是最鲜明的底色。大湘西有文化。多元文化交融,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这些,都是大湘西的宝贵财富。

  2011年底,湖南省发布《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提出将投资2000亿元把大湘西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大湘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巍巍武陵,特色化发展的脚步声清晰可辨。

  自治州整合利用现有的50多个国字号旅游品牌,加快形成凤凰龙头、吉首集散中心、两条风景线和芙蓉镇、乾州古城、里耶古城三个核心景点圈的旅游发展大格局,做大做强百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已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地区。

  张家界用特色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了文化与旅游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张家界现象”。《天门狐仙》、《魅力湘西》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白天看美景,晚上赏大戏,已成为张家界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怀化市加快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201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8亿元,增幅分别为20.11%、24%。

  作为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城市,娄底市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以此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基础先行,快速刷新大湘西发展版图

  走进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记者看到,入组到户公正在硬化、两条总长2400米的机耕道雏形初具。

  “玛汝,太玛汝(汉语“好,太好了”的意思)!”十八洞村苗族女村支书石顺莲激动地用苗话对记者说。

  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大湘西虽有钟灵毓秀的山水和资源,但曾经,崇山峻岭也了外面的世界。

  近年来,大湘西的交通网络开始迈入快速发展轨道。从飞机上俯瞰,大湘西的莽莽群山中,一条条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穿山越水,纵横交贯,为武陵山腹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立体高速图景。

  然而,大湘西地区各市州意识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相比,大湘西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还很大。对大湘西而言,无论是破解发展瓶颈,还是增强发展后劲,都有一个继续打基础补课的问题,能源、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都需要全面加强。

  在大湘西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八大工程之中,“交通通达工程”首当其冲:

  以改善大湘西地区交通条件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高速公、铁、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交通主要通道连接线、省际县际断头公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公建设,扩大乡村网覆盖面,积极构建连通内外、安全高效的大湘西地区立体化交通网络大格局。

  邵阳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打破基础设施“瓶颈”。目前,全市100%乡镇、90%的行政村通油或水泥。自治州加快推进铁、机场、高速公、国省道、农村公和重点旅游环线建设,力争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等级油和水泥、村村道硬化。怀化市围绕提升交通承载能力,实施重点交通项目19个,完成投资143亿元。

  精准扶贫,全面小康从点上“突围”

  位于武陵山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贫困是最大的州情。目前仍有73万贫困人口,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全省的70.3%和62.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51.4%。

  多少年来,大湘西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贫困面貌不断改变。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春风,它又一次迎来了扶贫攻坚的大好机遇。

  记者在大湘西地区“三年行动计划”中看到,“精准扶贫建设”被列入“八大工程”,将重点实施水、电、、气、房、改善“六到农家”示范村,以及特色村寨、驻村扶贫、结对帮扶等4大专项。全省现有7335个单位、2974个扶贫工作组、9485名机关干部在贫困村开展驻村扶贫,其中,大湘西地区约占70%。

  新机遇需要新思,自治州在“精细化扶贫”上率先突破。

  莽莽吕洞山上的保靖县葫芦镇傍海村,云遮雾罩。村支书龚伍金告诉记者,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仅2400元。2011年开始,扶贫工作队精细化扶贫,做到一家一本台账,一家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回头看扶贫效果。如今,傍海村茶叶收入已超过6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

  精准扶贫,需要找准“靶心”。邵阳市目前已基本完成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健全了贫困对象汇总分析、动态管理机制。

  精细化扶贫,意味着开发方式的抉择。因生态恶化而致贫、返贫的例子,,俯首可拾。

  副省长、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导小组组长张硕辅说:“加快推进大湘西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仅要抓好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发展,从面上整体推进;而且要抓好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在点上取得突破;还要好生态,在和开发中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既渴望脱贫致富,又要守住生态、文化遗产,绿色发展的径该如何选择?

  在大湘西地区“三年行动计划”中,“生态工程”这样明确: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重点生态区建设,加强综合治理,开展生态文范点工作,强化资源节约,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共建共享机制,实施严格的政策和措施,守住绿水青山,建设好绿色湖南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自治州大力实施“百个特色村落、千栋百年老宅、万户民族民居”工程。昔日贫困的保靖县夯沙乡,把农村危房与民族特色旅游业结合起来。夯沙村村民石程华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组69户村民全部实施了危房,房屋一律造飞角、装、包边檐、添青瓦、雕门窗,每年可以接待数万名游客。他还在自家办起了苗家特色长桌宴,每周都能接待近百名游客,收入近千元。

关键词:张家界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