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张家界新闻 > 正文

传承千年一台“戏”20多万人游张家界永定元宵灯会

类别:张家界新闻 日期:2015-12-26 13:56:00 人气: 来源:

  3月5日,张家界市20多万市民、游客街头,参与元宵夜狂欢。

  张明涛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向国生 尹超

  通讯员 宋伟 鲁絮

  巍巍天门山下,汤汤澧水河畔。山水之城张家界,伴随着元宵节欢快的步伐,再一次沸腾起来……

  这里是灯的海洋,五彩缤纷让人陶醉。

  这里是歌的海洋,此起彼伏万众同和。

  这里更是人的海洋,不到30万常住人口的小城,一夜之间驻足了近百万人!

  传承千年一台“戏”

  正月十五清晨,张家界城乡的民间艺人和演出团体,不约而同地向城里集结。各式各样的花灯、龙灯、狮子灯,扎满全城。

  年年如是,风雨无阻。据传,“闹元宵”的风俗,起自汉代,经唐、宋历朝,已在这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土地上,传承上千年而不衰。《永定县志》记载:发时初三日后,城乡盛鼓吹,扮鱼、龙、狮子,花灯诸戏……十五日元宵尤盛。

  “呀儿呀得儿喂、喂儿喂得儿呀——”顺着人流,挤到一方桌台前,这里正在上演被誉为“南方二人转”的土家花灯戏。只见一旦一丑,扭动着腰肢,舞动着折扇、马鞭,在锣、钹和大筒(形似二胡的乐器)的伴奏下,喜气上演。唱词中多是祈福、道贺之辞,也有逗乐与叙事,不管听懂没听懂,但凭那节奏和韵律,早已让人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这方唱罢,那方登场。不远处的舞台上,张家界阳戏已粉墨登场。光看服饰,阳戏中的生旦净末丑,与京剧并无明显不同。独特之处在于其唱腔,阳戏善用嗓音,把土家山歌和的唱法巧妙地融入其中,尾腔突然翻高八度,被人形象地称为“金线吊葫芦”。这独一无二的唱腔,被戏曲专家誉为“三湘一绝、五溪奇葩”。

  “哟嗬嗬、哟嗬嗬”。闻声,街道上的人群向两边自然散开。一支由12人组成的表演队,一人持一灯托,上挂1盏灯笼,一会儿绕着“8”字步,一会儿变换成太极阵及其它队形,只见流光闪烁,让人目不暇接。这就是被誉为“舞蹈活化石”的张家界高花灯。每一盏灯扎有一个传说故事,12盏灯代表12个月,寓示“月月平安”。

  “别处的元宵是看灯,张家界是灯不是灯、是戏不是戏。”张家界元宵灯会副总指挥、永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敏,一边带我们观赏,一边解读眼前的“灯”和“戏”,让我们对这个享有“全国五大节庆文化品牌之一”、“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盛誉的地方,又多了几份好奇。

  当晚,天一擦黑,锣鼓喧天、唢呐阵阵,在主办区的迴龙、解放、北正街,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元宵灯会进入。

  花灯、龙灯、高花灯,此起彼伏;阳戏、傩戏、茅古斯,迭起;歌声、笑声、喝彩声,响彻夜空……

  “在我的记忆里,闹元宵从未间断过。”78岁高龄的张相如,在孙儿的搀扶下,执意要来凑个热闹,用他的话说“只要还活着,就一定要来”。

  从自娱自乐到中外狂欢

  孩提时,祖居株洲的李可随父母来到大庸县(今永定区)。六岁的她第一次参加当地的元宵灯会,先是被拥挤的人群和吆喝声给“吓”住了。后来,李可却年年吵着爸爸妈妈带她去闹元宵,因为她已经喜欢上了这“大山里的狂欢节”。

  长大后,在旅行社工作的李可,不仅年年闹元宵,还介绍许多来张家界旅游的中外游客,体验这个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的盛会。

  延续千年的传统民俗、原汁原味的乡土曲艺、浓郁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张家界的元宵灯会,现在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自娱自乐的“狂欢节”,张开双臂,拥抱世界。2012年,张家界因“元宵灯会”获选“中国春节文化特色地区”。旅游促进了文化的,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盯上了“正月里的张家界”。

  去年元宵,李可接待了一批来自英国的游客,他们从白天一直嗨到半夜。有时还加入到“舞龙灯”和“泼水龙”的队伍中,舞得有板有眼,博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李可翻出当时拍下的精彩照片,告诉记者:“今年元宵,经他们介绍,又有几位英国游客过来旅行。”

  正月十三到达张家界的韩国旅行团,一行40人,是李可所在的旅行社负责“地接”。她介绍,元宵灯会令客人们“很嗨很爽”。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参加张家界元宵灯会的中外游客同比增长明显。时下,越来越多的旅行商把“元宵狂欢”与“张家界地貌”作为同等重要的噱头,向中外游客推介。许多自驾游爱好者,早已预订好张家界城区的酒店,与土家人一起彻夜狂欢。

  千年不衰源于文化自觉

  元宵灯会,群英荟萃。元宵灯会之所以传千年而不衰,只因有她——为了本土文化传承发展而主动担当的人们。

  朱丽珍自幼爱上阳戏,便拜“阳戏名角”庹松霞为师。艺成,年仅14岁的小丽珍一跃成为剧团里最年轻的“台柱子”。

  21岁那年,朱丽珍当妈妈了。孩子还在哺乳期,却要经常下乡演出。她只好带上孩子,每逢台前演出,就请同事在台后照看。有一次,孩子哄不住使劲哭,朱丽珍又正在台上演“哭戏”,以致“娃娃哭,大人台上哭”,其情其景,令人。

  50多年来,朱丽珍一直活跃在台前幕后,她潜修导演艺术,大胆将歌剧、舞剧艺术元素融入阳戏表演,在传承中不断开拓创新。自1980年开始,由主导、朱丽珍等人执教的“阳戏班”,广招学徒,培养了一批新人,现如今都已成为阳戏的中坚力量。

  正是朱丽珍等一批老艺人的与奉献,张家界阳戏才得以与传承。2011年,张家界阳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不久,朱丽珍成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阳戏作为每年元宵灯会的第一大戏,总能积聚更多的人气。今年的元宵灯会上,由朱丽珍等人执导的大型古装阳戏《春江女人》首次公演便大获成功,让中外戏迷过足戏瘾,大为赞赏。

  个体老板龚登雄对阳戏等民间艺术的热爱与投入,同样令人尊重和。

  龚登雄所在的沅古坪镇,戏迷众多。每逢阳戏剧团下乡演出,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看,可大家总觉着“好久才能看到一次,不过瘾”。于是,龚登雄自掏腰包,招艺人、购设备,组建了全市第一个“民办阳戏剧团”。

  剧团以义演为主,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剧团的花销主要靠龚老板贴补,龚老板自己还兼着调音师和电工。他说,只要乡亲们觉得好看,付出再多也值。

  今年的元宵灯会,龚登雄剧团再次主动请缨。

  ……

  朱丽珍、龚登雄、张相如、李可,观众、演员,组织者,她们都是“文化自觉”的力量,必能筑起“文化自信”的康庄大道,通往“文化自强”的高地,去续写又一个千年传奇。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