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女教练让人流鼻血“睡到半夜深,门口在过兵。婆婆坐起来,侧着耳朵听。不要茶水喝,又不扰百姓。只听脚板响,不听人作声。婆婆门缝看,原是贺龙军。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上,同志好行军……”
这首歌谣名叫《门口挂盏灯》,在张家界市桑植县民间广为流传。张家界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王建军说,在市里工作了近20年,每次踏上家乡桑植县这片土地,哼起这首妈妈从小自己的歌谣,总会走进了80多年前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歌谣讲述的是桑植县红军长征出发,军民鱼水情的故事。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也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在桑植县刘家坪干田坝朱家山,高17米的长征静静地矗立。底座的四周,密密麻麻刻满了红军将士的名字。81年前,二、六军团共约17000名红军将士,从这里誓师出发,开始了万里长征。
1927年贺龙参与领导南昌起义,率领的部队8000多人中,近一半人来自他的老家桑植。起义失利后,贺龙只带了8个人回桑植。“尽管三千人去八人还,可不到一个月,又有数千名桑植儿女加入红军。”桑植县党史研究室向佐柏说。
在洪家关贺龙纪念馆,贺龙元帅的堂侄贺学舜老人,拿着厚厚的一本书的手稿,向记者们讲述起“72名贺龙家族的妇女”的故事。“红军丈夫或者了,或者长征之后再也没有回来,72名贺龙家族的妇女就一直守望着。”
红军师长贺锦斋的夫人戴桂香,从1928年起,整整71年守望丈夫贺锦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71年岁月里,她时常会吟唱起这一首当年和丈夫贺锦斋一起改编填词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
每次接待记者采访,王建军就会哼起这首不能再熟悉的歌,亲切感和荣誉感在心里升腾。他说这不仅是对丈夫的守望,更是对的守望,对未来的守望。
长征深深烙印在桑植人中,代代相传。缅怀先烈的手抄报,重阳节去光荣院照顾老红军……桑植县洪家关中心小学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学习红军长征。
和历史相似的是,当代桑植又有一场“新长征”需要再出发。有着红色荣光的桑植县,也是我国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桑植就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截至2015年底,桑植尚有贫困人口10.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2%。全县还有62个村未通水泥,167个村未实施农网,20万人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这几年来,不变的是那山那水,不变的是桑植人民的红色,变化的是山里人一步步脱贫致富的获得感。
63岁的利福塔镇村民胡运孝,住上了好房子:两室一厅,整洁的院子,生活设施齐备。就在2015年以前,他还住着上世纪40年代建的不足30平方米的木屋。
这要归功于县里推行的“阳光院”模式,即对贫困户采取集中安置,提供每套30—60平方米不等的安居房,“产权归公、免费入住;进退有序、滚动周转”。“计划到2019年修建1600套阳光院,让全县所有的农村特困户,都能异地搬迁,实现脱贫。”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说。
仅仅实现安居梦还不够。桑植县尝试将扶贫资金使用权下放到乡镇,实现基层“责权相称”;创建脱贫创业产业项目“孵化库”,让贫困户择优选择;推行精准扶贫沙龙,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激活基层创业热情;整合部门资金,组建贫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力争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目标……县里干部介绍,2016年,全县预计减少贫困人口2.4万,贫困发生率降到11.8%。到2019年,完成全县脱贫摘帽任务,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致富道上,桑植县也是刚刚出发。”县里领导说,“但是初心不改,守望不变,激励着我们一直前行。”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