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坚强领导下,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一系列有力有效政策措施,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企稳回升,经济社会发展住了疫情冲击,总体上呈现恢复向上态势。一季度全国、全省P增速分别为-6.8%、-1.9%,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亿元,增速为-1.9%,与全省持平。
(一)三次产业运行彰显韧劲。农业生产基本平稳,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全市农业总产值下降3.4%。蔬菜、药材、茶叶产量分别增长0.9%、3.2%、630.3%,牛、羊出栏量分别增长1.6%、14.6%。生猪出栏下降37.5%,拖累一季度全市农业经济,但生猪产能持续恢复,至一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较上季度末降幅收窄10.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较快回升,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下降8%,较1-2月降幅收窄14.9个百分点,3月份复工复产成效显著;规模工业销售产值下降7.4%,比1-2月降幅收窄18.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增长0.1%,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下降,新兴行业支撑有力。受疫情冲击,一季度我市旅游业断崖式下跌,旅游人次、旅游收入、航空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68%、69%、63%,影响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33.0%,其中以旅行社和文化演艺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下降43.8%。疫情期间我市新兴行业发展较快,特别是网上零售逆势高幅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增长73.1%,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2.6%,带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核算增速为30%,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核算增速4.0%,其中保费收入增长5.8%,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和15.4%;由4大行业劳动工资替代原财政八项支出指标的非营利性服务业综合核算增长15.5%,为对冲全市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撑。抗疫催生的电子商务、线上经济、网红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正成长为我市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二)消费和投资逐步回升。一是消费市场小幅回温,网上零售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4.3%,比1-2月降幅收窄3.7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消费看,药品类商品增长46.9%,粮油食品类增长6.8%。二是项目投资整体下行,民生领域投资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下降6.6%(全国为-16.1%,全省为-4%),居全省第9位,其中项目投资-9.5%,房地产投资-0.3%。主要是前期受疫情影响,项目征拆、腾房一度停滞,3月份后才全面加快项目复工复产。我市房地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房地产投资增速排全省第2,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3%,全省排位第1。工业投资增长9.6%,民生工程投资增长81.7%,生态投资增长93.3%。三是出口需求大幅下降,转型升级有待加快。全市外贸出口额下降78.8%。全市16家外贸企业产能缩减10%-50%。6家涉外规模工业企业出货值下降12.1%。为应对国际疫情蔓延带来的冲击,外贸企业需适时调整出口转内销策略。
(三)基本民生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1元,增长2.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3元,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6元,增长3.7%。城镇登记实业率2.9%。消费价格环比回落。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增长3.8%,较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5.3%,为价格上涨主要因素。衣着类、生活用品类、教育文化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分别小幅上涨0.6%、0.5%、0.9%、0.4%,居住类、交通和通信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分别下降5.1%、1.2%、1.1%。
二季度,随着国家层面更大的宏观政策出台,全市高质量发展运行的调度措施更加精准发力,我们在既要看到挑战,又要看到机遇的基础上,辩证全面分析研判,全市二季度经济止跌回升、复苏向好是必然趋势。
1、主导产业恢复或慢于预期。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旅游市场全面受损。二季度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及国内输入性防控压力增大,常态化疫情防控周期延长,旅游业全面复苏不确定因素增加。
2、中小企业受损程度较深。通过抽样调查,到4月24日全市五小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住宿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五类规下企业)复工复产率74.2%,远低于规模企业24.9个百分点;员工到岗率68%。中小微企业运转困难,稳就业和增收入的压力加大。因租赁私营物业、无抵押物和员工流动性大,中小微企业存在援企稳岗政策覆盖面不足的问题。
3、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有待提高。4月上中旬通过对276家企业开展景气调查,二季度初我市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双双下滑,其指数分别为77.9、82.3,均处于不景气区间。其中住宿餐饮业为0,服务业为32.4,处于严重不景气区间。51.4%的企业二季度用工需求下降,57.9%的工业企业二季度订单量低于正常水平。
1.旅游市场恢复前景看好。2月27日后全市景区陆续恢复,目前所有景区已全面,市外游客每日占比已从20%增长至目前的60%以上;华天、阳光等高端酒店入住率达到45%,五号山谷等高端民宿已恢复接近正常状态。
2.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在省委省大力支持下,桑龙、炉慈、张官高速公将于今年9月份开工,张吉怀高铁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安慈高速将建成通车,G353、G241等一批国省干道提质。市级214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复产,3月27日新集中开工重点项目25个,33个新建项目计划6月底开工,全年预计可完成投资28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势头良好,其中外地人购房比例达到17.3%。内联引资同比增长16.7%,项目土地出让和土地收储力度加大,耕地占用税同比增长442.8%。
3.消费品工业稳步发展。我市对标全省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围绕旅游发展加大特色产业链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六个一(一头猪、一条鱼、一杯茶、一片药、一瓶水、一瓶酒)消费品工业建设。成功引进上海东方希望集团来张建设现代化养猪场,项目总投资60亿元。口罩生产企业万康、中科恒瑞上半年将入规,工业补损力度加大。
4.招商引资来势较好。今年以来,我市已举行2次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共签约22个项目178.8亿元,计划6月再举行集中签约活动,目前在谈重大招商引资项目52个。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4%,经济活跃度进一步增强。
综合分析,下一阶段国内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外向型经济和制造业、旅游业。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冲击将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转移,由服务业向制造业转移,由小经济体向大经济体转移。我市经济体量不大,外向型经济占比小,只要措施得当,精准发力,转型恢复相对会较快;国家将出台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将推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券等重大政策,为我市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周公解梦梦见洗头发
(一)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住全市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新发展,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重点保全市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确保我市全年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狠抓宏观政策落地落实对冲疫情影响。二季度国家层面将出台更大的宏观政策对冲疫情影响,抢抓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券等重大机遇,各级各部门密切关注中央部办委、省直各部门政策动态,加强汇报跟进;结合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编制,抓紧谋划申报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消费不足投资补,外资减少内资补,开局低迷后期赶,一方面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优化等激励性政策,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一方面努力争取更多国省项目、资金及政策支持,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扩大项目有效投资。抢抓国、省加大投资机遇,加快推进5G等新基建、新松机器人欢乐城、东方希望集团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等项目建设。推进老旧小区,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落实三抓三促市级领导联系督促重点项目制度,持续开展征拆攻坚和扫尾清零等专项行动,推进招商项目早落地、新建项目保开工、续建项目促投入。
(四)切实强化工业和建筑业支撑。加大新型工业招商引资力度,破解我市工业用地难题和建筑业企业合同项目本市注册入库问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业复工复产达产,提升产能、订单和实物工作量,推动二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和建筑业止负升正、形成支撑。
(五)推动旅游主导产业稳步回升。落实旅游复苏310行动计划,在力促湖南人游湖南张家界人游张家界,让多的消费留在本市、支持本市限上服务业企业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国内出境游客(每年总量1.67亿人次)、国内高端游客来张家界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稳步复苏。强化客运损失货运补,加快开通1-2条客机改货机货运航线,扩大国际航空物流和口岸直接贸易。深入研究疫后旅游产品筹备和服务升级,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消费,推进我市信息产业、智慧城市、夜经济、医疗、教育等新兴消费升级,培育壮大总部经济、网红经济、康养产业等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