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森林)2014年,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贫困村”,有贫困户67户253人,人均纯收入仅2140元,村集体负债15万元。如今,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20万元,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由昔日的穷山村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并响亮提出了“勤劳、淳朴、、实干”的罗潭。该村也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是什么原因让罗塔村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变成全省的示范村?罗潭村地理优越,东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西临武陵源核心景区,2015年以来,该村立足秀美的山水资源、深厚的土家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依托景区企业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罗潭模式”。这是张家界旅游发展带给它的红利,让罗潭村摇身一变成为“金凤凰”。
窥一斑而见全豹,因旅游带动发展脱贫的“罗潭村”在张家界市绝不是个例。张家界是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是少数民族地区、老区和贫困地区,4个区县均属贫困县,其中桑植县为深度贫困县。如何既好绿水青山,又创造出金山银山,张家界市除了走出已有的旅游模式之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摸索“全域旅游示范区”道,用全域旅游思维提质旅游空间布局,发展东线,振兴西线,开发南线,构建“双核”“三极”“多点”,点面结合、错位发展、梯次打造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格局。
依托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建设“旅游扶贫”张家界模式。以振兴西线(西线为桑植县)为例,如何啃动桑植县深度贫困县这块硬骨头,必须要“打强针、下重药”,张家界市委市依托境内贺龙桥、贺龙元帅故居、贺龙纪念馆、桑植烈士陵园、红军医院遗址、贺家湾烈士墓等著名红色旅游景点,大力建设“全国党性教育、学术研讨,全国红色旅游胜地、红色教育,全国红色体验、红军长征的教育”等,进一步丰富区域内红色旅游元素,创新开展一次现场传统教育、一次民俗文化体验、一堂红色主题党课、一次红军生活体验“四个一”主题教育服务,实现干部群众受教育、企业和集体得发展、贫困群众有收入的共赢目标。“红色桑植”,也成为游客打卡张家界的新理由之一。2019年,桑植县共接待旅游人数312.17万人次,同比增长19.8%,实现旅游收入29.99亿元,同比增长28.9%。
属马的今年多大
时代的更迭,助力张家界从“旅游观光型”逐步转变成“休闲度假型”,探索“旅游+”模式,以更好地去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实施“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公司++乡村旅游开发+村民、景区+配套产业(旅游村)+农户”3种扶贫模式,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等景区直接带动周边24个贫困村、2.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实施“旅游风情镇+配套产业+乡村旅游+农户、旅游村+特色园区+农户、民俗风情+特色产业(旅游新业态)+农户”3种扶贫模式,重点建设3条旅游扶贫产业带,开发24条生态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线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旅游购物、特色种养村+农副产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户、+农旅文旅产品+农户+旅游购物”3种扶贫模式,打造“乖幺妹”、军声砂石画、张家界大鲵等一批“张家界礼物”,培育旅游商品企业达205家,带动1.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实施“旅游项目+旅游线+企业多渠道开辟岗位+农户”扶贫模式,加强旅游服务、实用人才技术等系列培训,先后开展各类旅游专业培训3.7万人次,指导农民就业1.2万余人。
张家界市围绕“做精做美全域旅游、做实做细扶贫攻坚”,大力实施旅游精准扶贫行动,涌现出大峡谷景区、慈利县罗潭村、桑植县洪家关、永定区石堰坪等“十种旅游扶贫模式”,建成星级农庄和乡村旅游区点54家、旅游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30个,开发3条旅游扶贫产业带、24条生态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线年,张家界市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达30万人以上,其中导游和解说员达1万余人,累计旅游扶贫脱贫超过10万人,旅游扶贫在全市脱贫中的贡献率达40%以上。
正如张家界市副市长欧阳斌《一封给全世界旅游人的诗意请柬》中邀约:我有奇峰三千,我有秀水八百,两县两区9500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我们再约定不见不散,不醉不,一醉千年友。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