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爆竹摊已经支上了街,大红灯笼再次挂在了门前,仍然缺少年味儿!微博、微信已经热闹了有些天,大家晒年货、晒火车票,甚至晒起了年终,但是,总觉得缺少什么,物质已经极大丰富,就是少了那个味儿!为了省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餐馆吃年夜饭,一大家子一起忙碌操办年夜饭的场景也越来越罕见;过春节成了难得的大假,辛苦了一年的白领们期望着用这次大假来次长途旅行,甚至春节都在海外度过;除了看“春晚”、包饺子、放鞭炮,真不知道过春节还能干什么,似乎,贴春联那些老玩意实在不适合我们……我们这些徘徊在文明里的现代人,得到了想要的,却失了拥有的。而还有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一群人,他们却过着最有味道的年。
美丽的摩梭姑娘与泸沽湖的风景相得益彰
纳西族
民族的狂欢日:摩梭人的春节被称为“库施”,意为“过新年”,时间与汉族过春节是一致的;另外,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转湖”也算是摩梭人的情人节和狂欢节。
民族分布: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泸沽湖畔,基本属于蒙古族的,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有意思的是,当地的摩梭人喜欢称自己为“摩梭族”。
狂欢氛围:每到传统节日,摩梭人就会聚在一起盛装赛歌、赛舞、比美,气氛热烈。
纳西摩梭人 过“库施”年
撰文、图片/扬子
虽然这是号称‘一根骨上的亲’,但‘男女有别’的纳西人,即使此时也不例外,同一屋檐下欢聚,却也要男女分列狂欢。这就是他们的传统,他们的文化。
过节前要净身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泸沽湖的摩梭人有“走婚”的习俗,并对此津津乐道,但你或许还不知道,摩梭族像我们一样,同样有一个精彩的新年。每到春节到来之际,泸沽湖摩梭人的年味就会自然洋溢出来。在摩梭人的意识当中,春节不是汉族人的专利,它也是摩梭文化中最具代表的传统节日,摩梭人称春节为“库施”,意思就是新年。
沪沽湖的美景值得你花7个小时的时间。
摩梭人的春节是从每年阴历腊月二十四那天开始。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大人、小孩也都要洗衣、理发,当地人把这叫做“净身”,传说到了三十晚上,家家户户的灶神要到汇报工作,如果这家人的生活情况“成绩”不好,来年就不会赐福给他家。摩梭人过春节要准备的工作很多,几乎家里每人都有需要分担的事情,如上山采集常年翠绿的冬青叶;把炸开的玉米花用麦芽糖粘上;用鲜花、海螺等装点神龛;把家里各种样式的空酒瓶清洗后,打扮成精美的花瓶,插上鲜花……光麦芽糖一项,就要贮备几大筐。据说,这些麦芽糖是摩梭人家要吃上整一年的食品,也是招待客人的主要小吃。还有,摩梭人家每个女人都要自酿苏里玛酒和亲手腌制肥猪肉,用以款待来客。春节期间,无论你推开哪一个摩梭人家的院门,主人都会奉上一碗可口的苏里玛酒,一块香喷喷的腌腊肉。
年三十大跳锅庄舞
像汉族一样,大年三十晚上是每一个摩梭族家庭大团聚的日子。用摩梭人的话说,就是“一根骨上的亲人”。在摩梭人家正房的大厅里,男人会在阳柱旁围成一圈,女人在阴柱旁围成一圈,喝酒唱歌、聊天、笑语欢歌,一派欢乐的景象。酒足饭饱之后,锅庄舞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锅庄舞寄予了摩梭人对火的和对祖先的缅怀。年三十的夜晚,摩梭村寨中央的坝子会点起熊熊的篝火,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随着清脆的笛声,大家纷纷跳起欢乐的夹措体舞,姑娘小伙手挽着手踏歌而舞,整个摩梭村寨都会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猪槽船是每位游人必坐的特色船。
Tips 指点迷津
时间:美丽的泸沽湖十分迷人,通常我们来到这里可以花4天时间游玩。第一天第二天可以找个摩梭人的寨子住下来感受他们的慢生活;第三天第四天,可以荡着猪槽船去泸沽湖里的小岛游玩。
交通:从丽江去泸沽湖,如果走老大约230公里,乘车去大约需要走7个小时左右;如果开车去可以走新,全程不到200公里,大约需要4个小时。
线:“环泸沽湖游玩线”不错,方式1.单车环泸沽湖:大落水→里格村→里格观景台→尼塞村→里色岛→小落水→卢源崖→大嘴村→凹夸→草海→大落水;2.徒步环泸沽湖旅行:体验泸沽湖的美,徒步环湖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从多个角度与泸沽湖进行亲密接触,细细体验泸沽湖的美景,还省钱,当然,就是消耗体力和时间。
住宿:泸沽湖湖畔的青年客栈,是摩梭人的四合院风格,院内可以免费停车。客栈店主是成都人,在此经营了五六年,口碑好,房价在88~258元/间。
提示:泸沽湖五支洛码头附近的山坡,是拍摄和欣赏泸沽湖晨景最好的地方。
壮族
民族的狂欢日:年三十:北山庙“还福”;年初一至十六 :各村壮戏、舞狮轮番上演 。
民族分布: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来自百越族中的西瓯与骆越,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广东和贵州、海南、湖南等省区。与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侬族、热依族语言文化很相似,并称为僚人,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文字使用面不广。
狂欢氛围:熙熙攘攘的进香还福人,香火缭绕,不绝于耳,原始教氛围浓厚。壮戏、舞狮热闹非凡,民族、地域风情浓郁,体验最乡土的壮族人过年滋味。
原始教下的壮族年
撰文、图片(部分)/空心菜N
“祖先吃”
祖先的壮族人,每次过年过节,首要的事一定是祭拜祖,节日的饭菜上桌,先上香点蜡请祖享用。甚至孩子升学也会杀鸡宰猪祭拜,告知祖,后人出息了。因此,在过年如此隆重的节日里,再丰盛的饭菜也得先请祖吃。
腊月将至,壮家人就早早地为年三十忙活开了,二十六置办年货,二十七包粽子,二扫除,二十九贴春联、包糍粑,年三十“还福”、祭祀。
这是个观景最佳的角度,想必你也不会例外。
年三十早上,一家老小准备好粽子、肉、鸡、糖果等祭品,还有纸宝、蜡烛、香等进山到北山庙“还福”了。北山庙里的是北山公,相传是龙山(包括中里乡和奇石乡)壮家人的始祖。北山庙最热闹的就数年三十的“还福”,七里八乡的人们,甚至许多迁进城里的龙山人也纷纷载着供品回到山坳深处,虔诚地祭奠始祖,感激神灵,祈求来年平安。那一天,北山庙鞭炮不停,香火缭绕,红纸、元宝摞了一层又一层,高大的神像早已被重新粉刷一新,巍然而立。他们脚下摆满了一排排的粽子、糖果、鸡等等供品,跟前站着闭着眼睛虔诚地祭拜的人们,嘴里都念念有词:“阿公,我家丁财两旺、生意兴隆、出入平安、六畜兴旺、身体健康,孩子读书有成,考上重点……”有些小孩还大声念着这样一套有趣的:“阿公,我家养鸡像猪那么大,养猪像牛那么肥,养牛像山那么壮”!稚气又一本正经地大声(怕人多,阿公没听见),常惹来大伙儿一阵欢笑。
年三十晚上的活动不多,大家都在家里一家围着火炉说笑、。自大年初一开始,每家每户每日早中晚都要到祠堂、家族神社、村族神社上香,一直到初七开年。在那期间,在乡村,饭后总能看见成群结队的小孩手里拿着香把,蹦蹦跳跳地穿梭村子,在神社树林里抓一把干草,点燃,以此把香点上,上香、祭拜,然后转战另一处神社。
你方唱罢,我登场
正月,人们地里的活儿停了,心情也放松,各种庆祝活动纷纷登场了。壮戏,是当地老百姓农闲时,自发地组织然后转战各村落,每到一村,在晒谷场搭台、拿起毛笔化妆、敲打起来,演开了。有家喻户晓的故事,如《秦香莲》,还有当地的民间传说,如《覆水难收》等等。也没有什么演出费,就是村里给组织者封包,送上粽子、香烟什么的。唱罢到家里吃饭,十里八乡的,不是亲戚也是朋友,大家坐着说笑吹牛好不快活。
诱人的美食从来都是壮族的第二道风景。
各村的舞狮队,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总是缺少不了的。小伙儿们换上喜庆的舞狮装,顶着狮头,敲锣打鼓地舞出来了。他们走街串巷,想请舞狮队进屋很简单,在他们跟前不断用鞭炮引来,一直引进屋,待他们到了神位前,门口的鞭炮大作,堵着不让出门,目的是为了让狮子多热闹一会儿。一会儿抓痒,一会儿奋起,一会作揖,舞狮的小伙子们步伐变换,狮子做出各种姿态。屋里正热闹呢,楼上从窗口用绳子吊下“彩头”来,其实就是用红布头捆的香烟一条、封包、粽子、青葱等等,狮子舞出门,在“彩头”下来回舞动,最后一个起势,狮子猛地一跃,上了人墙,一口要把“彩头”吃掉。可楼上的人使坏,在即将入口时,把绳子向上一抽,狮子没吃着,惹得大伙一阵哈哈乐。狮子蹦下来,换了人,再起势,奋起,跃得更高了,这回总算把彩头一口“吃”下来了。
正月初一晚上20:00,贵港市新世纪广场上总会上演一场盛大的烟花晚会。据说每年斥资几百万,烟花种类繁多,花样年年翻新。每年烟花表演之时,万人空巷,十几万人都聚集到广场上了,欣赏这浪漫、喜庆的花火。同时还有音乐喷泉与之相应。
Tips 指点迷津
时间:在壮族过年,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年前备年货时采风游玩。可以商量是否能一同过年,参与祭祀活动、看壮戏表演。大概3到5天。
交通:去广西壮族聚居区,交通很方便。火车、汽车、飞机(南宁)均可。
线:如本文主要介绍的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奇石乡(石达开故里)可火车直达,或飞机到南宁再坐火车、汽车到贵港,从贵港市区到仅十几公里。具体信息还可以到市区龙山口(壮族人聚集地)询问,比如祭祀时间、演出信息等。
住宿:住宾馆(市区内有家庭旅馆50~80元的标间),或者商量是否可以住在壮族人家。通常壮族人家里很大。
美食:一定尝尝地道的白斩鸡、盐焗鸡、河粉、肉粽,糍粑、腊肉腊肠、大头甜笋干、瓦煲饭,还有各种汤等等。
提示:
1.出门在外,一定注意自己的贵重物品(时刻贴身,切忌放外衣口袋里),谦卑礼让,注意时刻微笑。
2.到壮族家庭做客采风,除费,给主家孩子或老人红包,50元左右即可。如果带点礼物特产联络感情会更好。
苗族
民族的狂欢日:农历正月的赶年场是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节庆。
民族分布: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原先苗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随着历史变迁,文字渐渐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狂欢氛围:物资交换、舞狮子、耍龙灯。
苗族 丰收在山水间
撰文、摄影/石欢
‘苗年’对于苗家,是庆祝丰收的日子,是一年里劳作的结束与欢乐的开始。到了苗年,芦笙和木鼓就可以搬出来尽情歌舞。从这天开始,苗族群众便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节日,一直欢乐到春天二月里的‘翻鼓节’。
湘西矮寨大桥观景
赶年场,正月里来欢乐多
由于我恰好生在湘西的苗族群落,也由于适宜的冬季气候,凉而不冻,所以年场是我每年最期待的活动。年场上,人流如潮,均身着节日盛装,熙熙攘攘进行物资交易,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耍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印象较深的是有一次逛年场,经过一座小石桥,桥下的小溪两边,分别站满了男女青年。只听歌声不断,一句跟着一句,几句下来,就见一群男子开始推搡着其中一位,似乎一定要把他推进小溪里,而女子那边则不时地嬉笑、招手,似乎在试探那位男子的胆量。突然“哗”地一声,那名男子扑入了冬季时节的溪水中,紧接着对岸的一名女子也立马踩进了溪水中,要走去接起那名男子。这时,两岸以及桥上的大多看客都跟着欢呼叫嚷,拍手欢庆,又成就了一对的金童玉女。
苗族人过年时都会身着盛装
赶秋,在立秋结缘
每年的“立秋”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兴高彩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为人正直,英武善射,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抬手拉弓,一箭射中了那只山鹰,同时坠下了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家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要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在乡亲的帮助下,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可以同时坐8个人的风车形秋千,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千取乐。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在秋场上,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他俩通过对唱苗歌而建立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从那之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举行这种活动,择配佳偶,形成“赶秋”盛会。
经典苗族美食米豆腐。
Tips 指点迷津
时间:在湘西的苗族村落,冬季适合待上四五天。夏季适合待上7天左右。游走式游玩,随驻随游。住定后,即可开始游山玩水。因为湘西苗寨的特色是依山而存,范围较广,需要用坐木船或开着私家车的方式游玩。
交通:游周边城市自驾较为适宜,山不算崎岖,只要不在赶集日,基本交通顺畅。旺季自驾游一定要赶早走,最好是早上六七时出行,沿线风光美丽。除长沙至常德,常德到张家界,邵阳至长沙约531km都是高速公,其余段皆为双向二车道柏油。
线:沿途古镇村落以及自然风光秀美,是一条浪漫驾车线。而今的湘西,又有了世界第一的跨峡谷悬索桥——湘西矮寨大桥,已通车,更值得您去畅游一番。
自驾线:G56或G319,以吉首站为站点,一向西北方向行驶,沿途随时驻足下来赏景。可以张家界为终点,返回时可走G306+G229至家乡古丈县。
火车线:若您来自远方,由于线广而长,找好旅游团,跟团出游节省时间,也能游遍你想去的各个景点。
费用:居民式旅社,一般在30~45元一天,饮食很便宜,一顿5人正餐基本在200元左右。
住宿:住处价位不等,这里我推荐住进居民式旅社,干净便宜且有南方住宅小院之惬意。
美食:糯米糍粑、当地自制板鸭、蒿菜腊肉蒸饭、腊猪血丸子、湘西风味腊肠等。零食有:乾州酸萝卜(根)、湘西米豆腐、蒿菜黄豆馅儿糍粑等。
提示:由于南方雨水充足,较容易碰到持续三四天的少量降水,小巧便捷的雨伞是必备品。走进山里时,由于山况因地段而异,且道两旁的植物较密,最好是穿耐磨质地的、鞋底较厚、防滑的运动鞋。衣着可以时尚轻便为主。
彝族
民族的狂欢日: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
民族分布: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目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狂欢氛围:彝族“库斯”源远流长,冗长的历史形成了众多风俗习惯,祭祖、堆柴垛、守岁、掸尘、串酒乐等,其乐融融。
彝族人过年少不了自酿美酒。
彝族,舌尖上的非遗
撰文/范逊
四川人对于美食的热爱已经无需赘言,而对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来说,新年就是美味的节日,寨子里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飘出的诱人香气就足以吸引你走进木屋与他们同乐。
过年三天尽情地吃,没有吃错的道理
彝族年的喜庆从年三十的破晓开始,杀年猪是一直保留至今的习俗。伴着鸡鸣,女人们早早起来生火烧水,候着杀年猪的人的到来。杀年猪的年轻人要有一定威信,平日品德要好,而杀猪时也要分长幼,先从长辈和年长人家的猪杀起。剖好年猪后,先割点舌苔、背溜、肝脏、腰子等,烧来溶在木碗里,祖灵,然后趁鲜切下一小块廋肉,拌入水腌菜、辣椒、盐巴、味精、酱油等调料生吃,旨在得到先人。猪头要分成两半腌好,一半是留着主人自家吃和招待客人,另一半由女婿择吉日送给自己的岳父母。其他部位的猪肉一半会腌成腊肉日后慢用,而剩下的一半会在这年内,烹饪成各种美味。以猪脚为原料的彝族名菜“冻肉”就是其中代表。彝语“衡狄”的冻肉,是布拖彝族过年时给长辈拜年的最佳礼物。而多则半斤,少则二两的 “砣砣肉”则是招待上客的菜品。彝族有这样一句话:“过年三天尽情地吃,没有吃错的道理。”
余晖下规整的梯田更加映衬出彝族人民一年的辛劳。
彝族人的好客在吃“团年饭”时候尤为明显,从这家吃到那家,又从那家耍到这家,来来往往,觥筹交错,热闹非凡,若是碰巧外族人过,多半会被请入上座,怎么也要酒过三巡,才肯允其上。吃过团年饭,孩子们会给没有杀猪的人家送去美味的肉和饭。比起现在水泥墙后的邻里间那份冷漠,寨子里的人都互相帮助,谁也不会被遗忘。而团年饭后泡脚也是彝族的独特传统,洗去一年的晦气,干干净净,脚踏实地。酒足饭饱后就是歌舞升平了。
热闹后的素雅
大年初一一大早,小孩子们都要去龙洞接龙洞水,回来就用这个水做早饭吃,早饭是要吃素的,也是为了祭祖。还要去村里的山神庙里。到了中午,这群孩子要去寨子里最大的树下野餐,带上粑粑、猪肉还有豆腐,小朋友们会比较谁家的吃食比较好吃,但是谁也不能先吃,要先给树吃,祈求有灵,孩子们健康成长,这在彝语里叫做阿依什仁。
彝人对松树评价颇高。“大年三十早上,每家都要上山砍一棵松树,找一些松针和艾草。松针铺在祖灵下面,不拔的青松,象征子孙个个勇敢坚强。青松树心里有芳香的松脂,象征着人要像青松那样有善。艾草撒在客厅里,要到大年初三以后才可以扫掉,象征子孙的富贵。松树放在客厅门前,要到大年十五以后才可以丢掉。”
砣砣肉是过年必备的美味。
Tips 指点迷津
行程:彝族的新年一般是3天,所以如果要参加彝族的新年,3天的行程最合适,第一天感受一下杀年猪,然后趁新鲜吃砣砣肉,晚上和彝人一起篝火前载歌载舞。第二天早上净化心灵,吃一顿素。第三天运气好的话就可以看到赛马等活动的开始。
交通: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大小凉山彝族自治区的交通状况早已实现村村通,无论自驾或是乘坐巴士都可以实现。况虽说不及高速公,但是欣赏沿途风景也是不错的。
线:比较推荐的线是先到达成都,然后从成都荷花池长途车站乘坐大巴到达凉山州美姑县。票价115元
住宿:凉山州由于旅游业的开发,酒店住宿很方便,从50元的经济型到300元不等,不过要是想感受彝族寨子里的风土人情,住在老乡家里才是最原汁原味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家乐。
美食:到凉山州彝族自治区感受新年,美食是绝不能错过的,除了文中提到的砣砣肉和冻肉,烤仔猪、辣仔鸡还有血大肠都是值得一试的美味,口味以麻辣鲜香为主,喜欢肉食的吃货们在这里算是找到天堂了。
提示:彝族人过节不能少了酒,而外族人参与其中少不了与其共饮,务必适度饮酒,尤其是自驾游的旅客。另外祭祀是彝族人过年的主题之一,对其和神灵请给予尊重。
白族
民族的狂欢日:农历春节初一至十五、六月至八月之间的本主会是白族人民独有的教。
民族分布:云南
狂欢氛围:周城“本主会”进行3天,内容包括迎神、祭神、颂神、娱乐竞技等,3天后再将“本主”送回本主庙。
本主会 节日同生
撰文、摄影/谢罡
周城是大理白族文化较为典型的一个镇。可以在每年春节去那里感受一年一度的‘本主会’。周城的‘本主会’是白族文化魅力的充分展示。
“本主”是神,“会”亦有、节庆之意。大理白族人民的教多元多样,唯有本主是白族人人皆为之的共同,普遍存在于白族地区,他们认为任何一个村都有神,掌管着本村居民的祸福。能够保国护民,人们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于是,有村就有本主庙,有白族人就有本主的人文。
大理边上的周城风景也很秀丽
有趣的是现代“本主会”既是自然的盛事,又是添加有时代特征的,有浓郁节庆和娱乐色彩的民俗活动。周城的“本主会”在每年的正月初十进行。这年的“本主会”主持是德高望众的段大爷,询问他才知“本主会”12点才开始。循着段大爷周城本主庙的,在古朴白族民居中间走过三个巷道后,便是安置周城“本主神”的。本主庙门前传来一阵鞭炮声响,前来迎接“本主”的人们兴趣盎然地涌入院内。随着“起驾、出巡”的令声,抬入迎接“本主”的队伍开始出巡。来迎接的人很多也颇具特色,前边是端着供盘的,系着红带背架的男童,接着是唢呐鼓乐队和抬神轿的人。再后是手持红香的妇女、歌舞队等。迎接“本主”队伍开始巡游进村是“本主会”最热闹的时刻。巡游的线要经过主要的巷道,两侧站满了夹道欢迎的人们。“本主”安置在古戏台广场的“行宫”后,段大爷开始大声地用白语主持词,大意是感谢本主神一年来对周城人的的功德,期望当年继续周城人吉祥平安等等。对于周城人来说,本主会既是祭祀活动,也是民族节日。
穿着民族服装的小朋友活泼可爱。
Tips 指点迷津
交通:周城位于大理市北部,蝴蝶泉景区南侧。距大理古城30公里,距下关40公里,以214国道的“八车道”相连接,随时有中巴车往返。
住宿:周城和蝴蝶泉为一地,有若干宾馆客栈,住宿条件良好。
美食:周城背靠苍山又临洱海,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活水煮活鱼”。
提示:周城是“白族扎染”的出产地,既可观赏手工扎染技艺,又可随意挑选购买各种便宜的扎染工艺与生活用品。
有味道的年——少数民族过大年
祈愿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历十月初一,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傈僳族
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
狂欢
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鄂伦春族
在东北的鄂伦春,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分大小斟酒,幼者给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享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时要先叩头。
祭祖
怒族
怒族传统节日有春节、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怒族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举行祭祀活动,谷神。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五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独龙族
独龙族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教联系在一起的。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竞赛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节和西迁节。
侗族
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年里,侗族盛行“打侗年”,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
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阿昌族小乘佛教,会街原属教。主要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烧白柴等。
景颇族
景颇族春节期间会组织射荷包的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竿上,在树尖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就把酒作为品送给谁。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