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松桃名城寨英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升温”
党的报告提出“增强文化软实力”之后,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古镇以积极的态度主打文化旅游产业品牌,致力融入武陵山区文化旅游经济圈,为加快推进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注入了强劲动力。
寨英古镇系贵州省五大名镇之一,地处武陵山脉国家级自然区梵净山东麓,居于东经108°48′—109°8′、北纬27°53′—28°03′之间,东邻普觉,北连孟溪,西接乌罗,南达江口县的怒溪、太平。镇境内秀峰林立,沟壑纵横,遍布山泉,是理想的休闲避暑胜地。古镇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现存四合院式、三合院式、苗族吊脚楼等民居建筑86栋,有2处会馆类建筑,2个古井,消防池8个,30处手工作坊加工点,各种商铺50余处,城门4个,城墙673米,码头4处。其建筑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城如葫芦,一墙七门,五街六巷,八大商号,丁字结构的街道系统”构成寨英古镇独具一格的显著特征。
一、辉煌的历史及有利的资源
作为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梵净山区域最大最精美的建筑群之一,寨英古镇建筑风格既有的四合院式、三合院式,又有“徽派”的明式住宅,湘西的苗族吊脚楼等建筑界遗存下来的艺术奇葩。这些拥有自己鲜明艺术特征的建筑相互映衬,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南雄北秀”的建筑风格与魅力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一)辉煌的历史。近年来,寨英古镇先后荣获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全国独具特色名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5块金字招牌。
(二)有利的资源。建设历史悠久,造就了寨英古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一是寨英古镇历史悠久,是武陵山区苗族历史发展的实物。寨英古镇自明初产生以来,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与我省的凯里、青岩、隆里等古城镇并列为全省5大名镇。著名的商号有天字号、地字号、何裕商号以及盛极一时的“八大商号”,这在以商风盛行的中原地带,实在不足为奇,但在以南长城外围为分界线的苗疆,蔚为奇观。史传苗族先祖是肩扛锄头进入贵州的,汉族先祖是手提秤杆进入贵州的,因此,苗族祖祖辈辈从事农桑,汉族祖祖辈辈专营商贸。但是,历经几百年历史变迁,寨英苗族先民从事经商的也不少。众多文物古迹表明,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衍发展,促进了武陵山区苗、汉民族文化的大交流。
二是寨英古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是汉文化与苗文化水乳交融的结晶。寨英古镇建筑风格奇特,深受当地苗族文化影响,即使是富商捐资修建的会馆,照样大量使用鹅卵石垒砌墙裙,作“鱼骨形”。鱼文化实为苗族先民渔猎、农耕生活在传统中的生动反映,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巷、高墙、宅院的雕刻为牛角形的象征符号。是苗文化传承与的又一重要载体。
三是寨英古镇保存了独特而种类繁多的手工艺术,是地方传统民族工艺长期演变交流的。寨英古镇及附近村寨的苗、土家、仡佬、侗等民族千百年来以梵净山区的土特产为原料,制作生产生活用品,如制取蓝靛,浆染布料,印制花饰,挑花剌绣、造纸、制药、酿酒、熬糖、木雕、石刻等等,工艺源远流长,产品远近闻名,对研究南长城外围各民族尤其是“生苗”的经济状况、生产方式、传统工艺等具有较高的历史、科考、艺术价值。
二、寨英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面临“尴尬”困境
近年来,伴随着人民群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市场需求的强力推动下,旅游产业在各地得到迅猛发展,旅游产品的种类也不断得到丰富。随着寨英古镇旅游资源的不断发掘、策划、包装、宣传、推介,古镇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专家的认可和青睐。
寨英古镇作为承载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铜仁市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正逐渐成为当地有识之士日益关注与期翼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实现“在中开发、在开发中”,迅速抢占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制高点,在连接凤凰古城、张家界等精品旅游线上的传承作用,该镇为此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备足了功课。当然,寨英古镇文化旅游开发同样也面临着诸多亟待破解的“尴尬”困境。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涵盖了地方的旅游交通集散系统、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旅游接待服务系统、旅游安全救助系统等。一个地方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档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地方的公共服务水平,具有导向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全镇镜内目前没有一所星级宾馆,吃、住、行、购、娱产业链条脱节。文物古迹未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责、权、利分割未明朗,公共服务体系严重不足。
(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思和方向不够清晰。寨英古镇是一个锰工业经济大镇,长期以来,“谈工业得半天、谈旅游一支烟”的思想观念,在部分领导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缺乏对市场条件下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刻认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功能、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缺乏研究和正确认识,导致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思和方向不够前瞻。
(三)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缺乏雄厚的资金投入,导致一部分珍贵文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与修缮。寨英古镇作为梵净山区域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许多古建筑物出现木柱,墙体开裂等“症状”,其自身存在着严峻。一些文化艺术门类传承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部分文物及精美的民族工艺品散落民间,得不到及时的征集与,导致一些宝贵的艺术种类和珍贵文物随时面临的边缘。
(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资源整合不力。镇境内的自然风光、文物胜迹、文化遗产等资源缺乏明确定位。旅游产品挖掘力度欠缺,旅游硬件设施落后,形不成旅游产业链条。同时也由于缺乏高素质旅游人才、旅游解说词的“促销”作用,导致寨英古镇旅游开发吸引不了“回头客”。游客即使来了,大多都留不住。本地居民由于没有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获得益处,长期以往将对寨英古镇的旅游开发失去应有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形成不利于古镇今后旅游开发的氛围。
三、实现寨英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升温”的策略
为补足文化旅游发展“短板”,该镇聘请同济大学编制完成了《寨英镇镇区建设与发展规划》《寨英历史文化名镇规划》《寨英村古建筑群规划》,以一镇(古镇建筑群)为中心,两翼(古镇人文、生态休闲)为依托,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即梵净山方向的高榜梯田—锰矿遗址公园—万家堰瀑布群—红拂石古道—寨英古镇,铜仁方向的磨龙洞—龙爪崖—寨英古镇—浑水洞水上乐园,四川、重庆方向的阳雀林场—吴家寨—罗家寨—寨英古镇—浑水洞水上乐园。
与此同时,组织有关作家、专家、学者对寨英古镇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与整理,编撰了《古镇寨英》《梵净山古镇·寨英风光风情全国摄影展画册》等书籍。按照《松桃自治县寨英镇总体规划》要求,规划范围南至蒋家坡,北至磨龙洞,东至二级公,西至规划旅游环线,总面积约3.03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12平方公里。
一是规划。依照功能布局规划,将寨英古镇打造成为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桥头堡”。整个镇区划分为9个功能区,包括寨北镇区、古镇游览区、田园风光体验区、苗寨民俗艺术区、锰矿历史文化区、桃源景区等,东与湖南张家界、凤凰古城相邻,西和铜仁九龙洞、镇远舞阳河相接,是一个横跨黔湘渝三省市多地区黄金旅游经济圈的中转站和后花园,被誉为铜仁市东进西出旅游圈中的重要“桥头堡”。
二是包装。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将寨英古镇包装成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胜地。增强与开发并重的宣传意识,明确以“为主、永续利用,合理开发、综合发展”的思想观念统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头脑,认真摸清资源家底,确定范围。利用凤凰古城、梵净山风景名胜区、张家界等周边旅游精品线的拉动,积极整合镇区内的阳雀万亩林场、黑冲小金顶、浑水洞库区、落满红佛石板、雷家大院等旅游资源,切实将寨英古镇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三是开发。深入挖掘寨英古镇旅游文化内涵,将寨英古镇打造成梵净山区域内乃至全省的生态旅游名镇。寨英古镇是一个集军事攻防、商业贸易于一体的古老名镇。如何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向旅游效益的。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延伸产业链条。寨英古镇从古至今贸易繁荣、商业发达,产生了梵净山区域内独树一帜的商业文明,寨英米豆腐、卤鸭子等特色产品至今仍就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2、拓展旅游市场。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利用国际国内旅交会及的平台作用,举办节庆活动大力宣传促销。
3、深挖旅游精品。加大对古镇资源的成因、年代、兴衰及内涵的深度挖掘和系统研究,凭借“中国滚龙艺术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开发。按照抓重点、建精品,分步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重点景区修建详规,将旅游业开发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松桃县委宣传部 刘振斌 侯少华)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