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地名文化,就是重视我们的历史
——访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胡彬彬
“每一个地名都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的变化”,说起地名文化,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胡彬彬强调,“重视地名文化,就是重视我们的历史”。
“地名的故事·那些历史那些乡愁”系列报道近日在日报陆续刊发,地名文化引发专家学者的关注。地名文化应如何传承和?改名现象该怎样看待?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胡彬彬教授。
记者:您如何看待“地名文化”?
胡彬彬:“地名文化”作为一个概念,实际上包括了地名语词文化和地名实体文化两个层面。地名语词了地名的语源文化内涵,地名实体文化体现了其所指代实体的地理、历史和乡土等。地名语词文化和地名实体文化互相依存,密不可分,二者共同构成了地名文化的全貌。地名文化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记者:我国的地名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胡彬彬: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每一个地名都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的变化。因此,我国的地名文化具有延续性、地域性和多元性三个显著特征。
历史地名作为一种文化遗存,与当地的民俗、传说、教、历史人物等密切相关。以传统村落为例,其命名方式虽有不同,但都包含了深厚的文化。不少村落以最早迁居于此的始祖来命名,如岳阳的张谷英村、新乡的郭亮村。有的则与当地的人文有关,如长治的八义村,汉代因“八义士谏赵”得名“八谏村”,宋太祖赵匡胤经此地赐改为八义村。浙江、广东、安徽等地的村,则与村落呈形的布局有关。其他的诸如乡镇、县市甚至包括省区的命名,也无不体现出深厚的文化感。
有一些地名则体现了其复杂的历史。例如,一些少数民族被中央通过各种手段使其顺服,就在当地行政设立管理机构,重新命名。湖南省绥宁县始建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当时称莳竹县。那时,当地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不服归顺,朝廷数次派兵。之后,崇宁二年(1103)更名绥宁县,寓“绥之以宁”之意,沿用至今。其他如安化、安顺、、绥化、、怀化等县市(区)一级的命名,都包含着这样一种历史。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