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张家界人文历史 > 正文

【人物】传承非遗 苗鼓奏出湘西历史音韵

类别:张家界人文历史 日期:2017-8-14 22:51:15 人气: 来源:

  有的人,为舞台而生。上得舞台,她的眼睛里便闪出耀眼的光,身体内所有的血液开始沸腾。一面猩红的苗鼓,伴随着这个苗家女子的恣情舞动与击打,鼓声时而轻快清脆,时而高亢激昂。而格外灵动。深沉、欢乐、古朴、粗犷的鼓点,似乎穿越千年,从远古的湘西缓缓传来。

  “咚咚咚!咚咚咚!”熊熊篝火燃起来,生性浪漫的苗家人聚拢来,红漆耀眼的大鼓前,两位苗家女子,挥起鼓槌,你敲我和,转身、跳跃、仰头、下腰,声声鼓点让愈加燃烧!

  一个苗家小女孩痴痴地托着下巴,耳朵里全是那激昂的鼓点声,眼睛里满是那跃动的身影。这面神奇的大鼓,似乎一下子吸去了她整个灵魂……

  这个小女孩,便是日后的湘西苗家第二代女鼓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鼓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石顺民。

  5月13日,我们走进石顺民的家和她的苗族鼓舞研究传习所。63岁的石顺民,身着草绿色针织衫,头梳抓髻,娥眉淡扫,显得精致、清爽。接受我们采访时,她像打鼓入“戏”一样,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孩提时代。

  那两位打鼓的女子中,有一位便是石顺民的母亲。1949年11月,石顺民出生于吉首市己略乡求产村一个贫困的苗家。8岁那年,她对面的邻居家为了驱除病魔,特别举行“椎牛”仪式,宰杀家里的牛分给亲朋。仪式前夜,人们会围着篝火,敲一整夜的鼓,唱一整夜的歌,跳一整夜的舞。在这个夜晚,石顺民彻底迷上了苗鼓。

  这棵山野中孕育的艺术苗子,并不满足于自娱自乐,又先后考入当时的吉首县舞蹈戏剧学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京剧团,接受了严格的训练。繁复的舞蹈技巧,全套的武生功底,她都悉数掌握,而苗族鼓舞,在她的演绎下也更加迷人了。

  石顺民的文艺天才,引起了当时的己略党委的重视,将石顺民调到担任团委专干,负责文艺宣传队。这更加激发了石顺民的艺术,她的鼓声在苗寨中、在田野里奔跑、跳跃。

  1964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在举行。15岁的石顺民作为苗族鼓舞《苗族女民兵》的主要演员,登上了的舞台。

  “大家都好喜欢我们的苗鼓,连续3次给我们鼓掌!”演出结束后,她代表苗族演员受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

  “当毛站到我面前握住我的手时,我眼泪哗哗地就流了下来。这可是毛啊!”时隔48年,当时的情景仍清晰如昨。“回到后台,其他演员都羡慕死了!要知道再往边上站两排,我也没有机会了!”石顺民的眼睛里仍掩藏不住昔日的激动与兴奋。

  从此,她的舞步更加一发不可,再也停不下来。“一敲起鼓,我脑子里想的都是毛!”凭着满腔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石顺民先后荣获第二、三、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苗族鼓舞表演项目的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女鼓王”。她笑着说:“饭可以不吃,鼓可不能不敲。鼓就是我的生命。”

  苗鼓,最初源于古代苗族人的祭祀与战争,是苗家的舞蹈图腾与部落象征,是千年苗家人的灵魂。苗族自北向南的迁徙中,尽管种族散落,但只要敲起一通苗鼓,血脉相通的苗家人便能从中读懂民族的深意。

  《苗族备览·风俗考》云:“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以为鼓。使好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在湘西,苗鼓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一项民俗活动,逢年过节、婚嫁迎娶、喜庆丰收……都要击鼓狂欢,通宵达旦。

  采访时,为了增加我们对苗族鼓舞的直观感受,石顺民叫来女儿还叫来了外孙女朱家丽,一家三代演绎了一段优美的苗族鼓舞。

  “咚咚,咚咚咚……”鼓声响起来了,人儿跃动起来了。一手击着鼓,一手挽过头,是美人在梳头了;鼓声咚咚咚,系围裙了,洗好菜又要煮饭了;悠地一转身,一俯一仰开始纺纱了,一绕一抬又在绣花了。眼眸子含着笑,鼓声里透着情,好不娇柔!忽然间,鼓声急转,响亮了,激烈了,前翻后转,挥起了锄头,挖起了地。这是在插秧,那是在收割,好不热闹!短短几分钟,祖孙三人将苗家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意思的是,为她们敲边鼓伴奏的,是石顺民的小儿子时光金。我们带着戏谑的味道问:“怎么苗族鼓舞都是女人当鼓王,男人敲边鼓呢?”石顺民被我们问乐了,说道:“其实,苗鼓中敲边鼓不可或缺,它起着指挥和伴奏的双重作用。男人劲大些,所以敲边鼓的也多。”

  的确,石顺民在几十年的鼓舞生涯中,利用自身的舞蹈功底,将舞蹈中的“立体旋转”加工成鼓舞中的高难度动作“鹞子翻身”,又用“跨一字腿”创造了优美矫健的击鼓造型,自编了一套气氛热烈的苗鼓舞蹈“庆丰收”。舞蹈技巧与传统动作的完美融合,使她的鼓舞内涵更丰富,节奏感更强,也更具技巧性和观赏性。

  2004年,石顺民从自治州文化馆退休后,利用自家后院开办了湘西第一个苗族鼓舞传习所,并对农村免费培训。这个曾经“一上舞台就兴奋,人越多越来神”的女鼓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对人的培养上。家里成了苗鼓世家,连6岁的小孙子也认真地说:“婆婆,等我长大一点,够得着打鼓了,您就要教我呀,我要参加比赛!”

  “湘西州第三代女鼓王龙菊兰、女鼓王龙菊配,都是我的学生。第五代女鼓王黄娟,是我学生的学生。”谈起她的学生,石顺民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在德夯苗寨、吉首大学、自治州歌舞团,到处都是她的学生,她传艺的身影更是走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高等学府。如今,在她的传承谱系内,已组建了苗鼓队180余支,队员近万人。

  2006年,苗族鼓舞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连续七届被列为湖南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竞技项目,连续九届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漫步在吉首市街头,道隔离带的花坛内,一面面小苗鼓在鲜花环绕中,显得别有生气。据说,由于吉首多峡谷,吉首人爱苗鼓,吉首市正着手设计一个可爱的城市吉祥物——谷鼓娃。

  石顺民显然并不满足于现状。为了让更多的人爱上鼓舞,她一边招收学生,一边和家人、学生们来到寨阳中学、矮寨中学等偏远的农村中小学,主动教孩子们跳鼓舞。“全都是免费的,教到他们会为止。”石顺民还打算将苗族鼓舞按不同种类、不同流派拍成教学光碟,让更多的人学习苗鼓,让苗鼓能走出湘西,世界。

  石顺民,1949年生,苗族,湘西吉首人,湘西苗家第二代“女鼓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西苗族鼓舞》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她完整掌握苗族鼓舞项目及其特殊技能,主要代表作有《苗族花鼓》、《庆丰收》、《苗族女民兵》、《鼓王献艺》等。

  推荐:

  

关键词:湘西历史名人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