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家乡的饭菜,土家美食也我常常向别人炫耀的资本。小时候家里穷。当过节的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有糖吃。家乡用红苕、玉米制糖,基本上每家每户过年都要熬糖。
熬糖是一个大工程,具体工序我没弄清楚,印象最深的是将糖水熬干的过程,柴灶上的大锅口径超过一米,小时候,我两手不能同时触到两边的锅沿。催生出来的糖水在锅里翻滚,熬几个小时后终于由稀转稠,等到能用筷子来时,就可以吃了,这叫“稀子糖”。
熬糖是为了做米子糖、苕泡儿、包谷泡儿等零食的。过年走人户,每家都会用这些自产的点心来待客。娃娃盼过年,很大程度就是盼这种基本上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甜食。尽管年年都吃也年年管够,却从来没觉得腻。
家乡制糖的另一个重要原料是玉米,我们叫苞谷。熬苞谷糖的工序更为复杂,而且成本高,所以小时候很少吃到苞谷糖。
先用石磨将苞谷磨成熬制“苞谷糖”的浆。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人们将苞谷(即玉米)浸泡、磨浆,拌上麦芽发酵3小时左右。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