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那个新征程,新思想指导那个新实践……”薄雾缭绕,细雨装点,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马头溪村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吊脚楼上,传来八旬老人龚桂梅欢快的歌声。这是党的十九大闭幕后,老人自己创作的几十首山歌中的一首。
龚桂梅是马头溪村油菜花艺术团团长,也是党龄近60年的老。踏着新时代的步伐,看着这片土地从当初的青山绿水,一步步变为今天脱贫致富的奇山异水,她感慨万千。
张家界因旅游立市,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有“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扶贫”的工作传统。核心景区的带动力虽强,却无法惠及所有贫困地区,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永定区想了许多办法、出了许多实招、创了许多成绩。如今,古老的吊脚楼住上了外国“驴友”,唱山歌的老人身旁围满一脸新奇的游客,土家族特产销往国内外——大山深处的人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湖南省七成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49个重点贫困县基本上都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
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地处桃花源、天门山、沅陵凤凰山三大景区接合部。这里民俗文化独特,地方特色鲜明,土家哭嫁歌、放排歌、打夯歌生生不息,草龙灯、存笼舞、扬叉舞薪火相传,是历史悠久的“九都文化之乡”。
张家界永定区石堰村村民表演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花灯”,迎接远方游客。日报记者 刘梦摄/图片
坐落于石堰坪村稻田水塘边,楼屋客栈被一片葱郁簇拥,静待远方来客。客栈主人全喜平今年53岁,2014年前,他的身份还是木材加工企业老板。“在外闯荡多年,我很想回乡做点什么。”乘着全域旅游的东风,全喜平毅然选择了回乡创业,成为石堰坪村首批开办农家乐的人。从纯住宿到集餐饮于一体,2016年客栈营业额突破30万,初尝甜头的他几次在村大会上呼吁更多人加入。
目前,王家坪镇乡村旅游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办农家乐39家,年纯收入10万元到60万元不等,从事乡村旅游相关行业的贫困户多达337户,占全镇贫困户总数1/4以上。产业带农户、公司+农户、农庄+农户等多种旅游扶贫模式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将旅游资源地利变成了贫困户脱贫发展的红利。依托蓬勃发展的景区、客栈、特色餐饮、养殖等多种涉旅企业,当地人有了越来越多的脱贫致富选择。
越来越多的游客,在传扬张家界神奇秀美自然人文景致的同时,也叩开了大山深处人家的“致富门”。永定区扶贫办副主任吕方规介绍,今年上半年,永定区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80.2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总收入107.76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扶贫已促进18个贫困村出列、3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8.9%,扶贫效果显著。
11月29日,永定区尹家溪镇马儿山村迎来了一场精彩演出。“我们虽然穷,但人穷志不短,书虽然读得不多,但我知道,要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小品《装穷》正在上演,这段台词一亮相,引来观众拍手叫好。这是台上90后演员最喜欢的一段,她说,即使已经演了50多场,每每说出这段话,还是感到充满干劲和力量。
这个小品,是张家界阳戏艺术团根据十九大创作的,这场演出是永定区“戏曲进万家”精准扶贫巡回演出之一。张家界阳戏艺术团团长欧辉平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要靠人,而鼓励人、引导人,正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我们要让文化扶贫的力量,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
王家坪镇马头溪村里上百年的吊脚楼、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好家风好家训,已经成为招徕游客的“招牌”。在何中华老人家里,打开一个不起眼的旧木箱,内箱盖上醒目地写着“读书要坚心、学习要勤奋,忠孝善为德、要诚信”几行大字。这是1978年大儿子考上市重点高中时,老人给儿子置办的随行礼物,现在孩子早已进入省城工作,诚信二字却一直谨记在心。
永定区委常委、区纪委苏振介绍,今年以来,依托马头溪村良好的乡风民风,区里将其作为廉洁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开展“悬挂一块家训牌,讲好一个家风故事,创作一首好家风歌曲,演好一台廉洁戏剧”的“四个一”活动,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全区廉洁文化创建活动。现在,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的320块各类家训匾额、950副楹联,连同村里110余块石碑古训,成为马头溪村一大景观。
在这片土地的脱贫攻践中,丰厚的民俗文化发挥了显著作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让永定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杨若飞深有。他介绍说,一方面,永定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改善乡村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对全区近300名农村文艺进行分阶段培训,阳戏剧团在招收时对建档立卡户实行优先选拔,提高了一大批贫困群众的文化技能。此外,持续开展文化“三送”工程,五年来,该局送戏下乡1100多场,送电影下乡19180多场,送书下乡648000册书籍,受到乡民热烈欢迎。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人文、规范的传承和创新中,脱贫攻践正在迸发出自力更生、砥砺奋进的内在活力和动力。
12月1日傍晚,49岁的永定区官黎坪双峡村村民刘家兵仔细换好土家族演出服,准备登台。她参演的是每晚准时上演的大型山水实景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这部剧以天门山独特自然风光与地形地貌为依托,将本土文化精华桑植民歌与土家茅古斯融汇舞台。自2009年首演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平均上座率达到60%以上。作为400多位演职人员中的一名群众演员,刘家兵的戏份并不多,但这台剧目、这份群演工作给她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从小土房到小洋房,门前有了灯,自来水也通了,生活跟城里没两样!”张家界天门狐仙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文介绍说,公司为《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覆盖范围内的双峡村村民统一修建了精致的小洋房,还同步解决了双峡村115户居民多年来的用水难问题。永定区宣传部长、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学军补充说,随着《天门狐仙》、土家风情园、绣云刺绣、军声画院等一系列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其辐射周边、反哺乡民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大山深处,每一个新的业态都带来一种新的机遇。在石堰坪村的吊脚楼上,90后小伙全子恒没有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而是选择留在家里。一台电脑、一个鼠标,了他自己和全村人的“线上”致富。在淘宝“石堰坪土特产”小店页面上,他这样介绍:“我没有很强的PS技术,玩不了那么高大上,但是我能我们土特产的品质和质量。”
今年已经是他开店的第二年,店里卖的野生葛根粉、葛根片、鱼腥草、自制香肠、腊肉和手工制品,原材料都从周边乡民家里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而来,经过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原生态带来的好品质,为他带来不少回头客。他每两天就要开车去镇上发一次货,目前年收入已经突破10万元。“希望物流能再便利些,我就能更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他笑着说出自己的心愿。
以全子恒为代表的农村电商,正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壮大。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永定区共投入264.5万元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特别鼓励支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销售农副土特产和手工艺品等产品。每一条精心规划的旅游线,每一个精心开辟的产业,每一种新兴业态,都将原本散落在大山深处、田野四方的“珍珠”有机,成为脱贫致富新的动能。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