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张家界风俗 > 正文

有趣的蒙古族婚礼习俗

类别:张家界风俗 日期:2019-9-7 23:30:12 人气: 来源:

  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也使其形成了与中原地区全然不同的蒙古民族文化。其中蒙古族的婚俗更是独具特色,许多别开生面的婚俗形式更是令人感到惊艳。

  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过去婚姻多由父母包办,普遍送彩礼、陪嫁。解放前,王公、贵族,牧主,地主也有一夫多妻的习俗。在个别地区还存在着兄终弟继、招婚入赘、名义夫妇、姐妹俩同嫁兄弟俩的风俗。蒙古族的家庭,一般以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儿子成家后,通常另立蒙古包,住在父母的蒙古包附近,共同走“敖特尔”(游牧)。但在农区、半农半牧区也有几代人同处一室的大家庭。在财产继承上,过去的贵族一般是长子继承,平民是幼子继承的较多,因为分家首先分出的是长子,留幼子继承“火灶”。阿拉善地区,未出嫁的女儿、外甥和赘婿以及出家的都可继承财产。

  蒙古族的婚礼都要经过媒人说亲、相亲、订婚、娉礼、许婚筵、迎亲、送嫁、行见阿姑之礼、举行结婚等较为繁复的程序。蒙古族由于分布广阔,各地婚俗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东部地区接亲时新娘坐轿车,大门口对歌,洞房门口致颂词、祝词,更为精彩的是欢送送亲宾客时抢新郎的帽子,以试双方的机智、勇敢和坐骑快慢。这既保留了传统习俗,又表现了农区特点。西部牧区接亲时新娘骑马,整个婚礼仪式充满了牧区特点。西部牧区婚礼中最为热闹而又比较完整地保留传统习俗的是鄂尔多斯婚礼。

  婚恋习俗: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开始谈婚论嫁。小伙子的父母委托信赖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亲。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伙子就收下献上的哈达和一盘饼食,这事就此定了下来。冬天是举办婚礼的好日子,经双方选定日子后,新郎家于傍晚时分到姑娘家接亲,至此婚礼已经开始,民族风格浓厚、趣味横生的各种婚礼节目连续上演,一直到东方发白;接新的队伍才跨上骏马,同送亲的队伍一道往新郎家进发。在离新郎家不远时送亲的队伍停下,迎亲的队伍到家后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亲人前来第二次迎接。在婆婆为儿媳妇掀开盖头后,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亲戚们行礼并敬酒。众人也会兴奋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欢乐在草原上荡漾。

  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蒙古秘史》卷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

  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

  择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称择喜日。解放前,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求名问庚:蒙古族娶亲的程序之一。求问新娘的姓名,又称讨封。是一场有趣的戏耍活动。娶亲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们,皆为同辈,参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戏耍新郎,逼他或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时间。这时,由男方的祝颂人与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辩,并唱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宴才告结束。求名问庚,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竞赛,以此表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

  娶亲: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将羊去掉皮和内脏,从腰窝往前数第四根肋骨外割断脊椎骨,分成前后两部分,把后面部分的肋骨分开展平用支住,去腿尾骨,留尾巴成五叉形,前面部分用刀把骨关节分开,每块骨头上都带肉,但不能用刀砍骨头,把每块骨头都压在五叉下面)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刁帽子:也称抢帽子。过去,蒙古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婚礼: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羊背子是蒙古族名贵的佳肴之一,是把全羊卸成七大件(不含胸叉),放入锅中,加上凉水,待锅开后,加上少量的盐,待煮好后,在大盘子中摆成羊的爬卧姿势,即可上席。)或全羊席(蒙古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佳肴,又称整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袁惟仁老婆》: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吧!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传接代。

  如果蒙古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订婚前,要托媒人带着象征和谐、甜蜜、旺盛的白糖、茶叶、胶等物品,用一块白手巾包着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则可以进行。随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带着哈达、奶酒、糖块之类礼品求婚,一般要进行数次才能定婚。女方收下订婚礼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将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这件婚事便确定下来。当接近婚期,男方要给女方送一次礼,一般是煮整羊一只,还有酒、茶、哈达。女方对送礼者热情招待,双方祝酒,口颂吉祥语句,对歌庆贺。

  鄂尔多斯蒙古族新郎以及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总会被女方家当作上宾热情招待,大家在一起又吃又喝又唱又跳,好不热闹,这时,男方祝颂人会悄悄地离开宴席领着新郎来到新娘的房间里。待他俩在客位上坐下以后,陪娘们就会端上来一个煮熟了的羊脖子招待新郎,并请新郎把羊脖子从中间掰断,以试新郎的力气大小。为了戏弄新郎,陪娘们早就将一根红柳棍或一根铁巧妙地插进羊脖骨髓道里。新郎如果事先有人指点,他就会其中奥妙,取出柳棍或铁棍,很容易地将羊脖子掰断。有的新郎则不识其中秘密,因而费尽力气,弄得满头大汗,像狗咬乌龟一样,又着急,又羞愧。而陪娘们则趁机用十分辛辣刻薄,但不怀恶意的语言挖苦,取笑新郎。

  娶亲的日子,由男方杀鸡占卜选定。当天,由女方父母与介绍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准备酒、肉招待。新娘到后与新郎一起握刀杀一只鸡,看鸡肝纹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则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杀一只,待杀到鸡肝出现吉象纹为止。接着,新娘新郎举行喝酒仪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边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还共同招待介绍人和所有客人。然后双方客人以及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起不断地饮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达旦。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其中一部西迁至伊犁,现主要聚居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我们在《弓箭历史溯源浅谈——故事》一文中给大家大概介绍过锡伯族。在历史上锡伯族被称为打牲部落,渔猎生产中少不了弓箭。弓箭与锡伯族人关系密切,因此过去锡伯族的青年男女在社...

  中国文化精深,婚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今天66带你了解安徽十六地的婚嫁习俗,有的是老传统,现代的婚礼可能多已弃用,有的还在延续使用,快来了解一下吧~ 一、合肥 ——新娘上车站糕上,亲友口念吉祥句 接亲出发前需要准备门缝钱(包5元、10元的几十封以及100的几封...

  蒙古族婚礼 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能的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 定亲 儿子长大后,父母就要物色一位年龄、长相、针线、营生都般配的姑娘,作为儿子...

  论过程!古今圣贤成道之果,不被人知,人解,直接取果一用之懒惰痴儿!实不辩其中原委! 受圣贤之托,借身一用,点滴泣血于每一言行,痴儿愚蠢之极,不明不辩,枉费天之慈悲! 无心法注入能舞动的了,之千斤之剑? 痴儿大梦几时醒哦![憨笑] 哪个者,不感慨,...

  二月初七是娘的祭日,白驹过隙间,娘走了整整两年了,七百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坟头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等闲了岁月,拉长了思念。 “长周年,短五七”,每年的二月初八,便是我们给娘做周年的日子。 去年的大洪水,祖坟,冲瘫了坟场的围墙,冲的大伯的坟一个坑,炎炎烈日中,挥汗如雨下...

  上课铃已经响起 我喊一声上课 三十张陌生的面孔一齐 站立起来,望着我喊: 老师好! 课件开起来了 课文循序渐进 我们走进李白的意境: 孟已经乘舟离去 …… 朋友的深情厚谊 凝结在长江水中 如果知道这竟是最后一别 多希望那江水可以凝固 让李白把故人留住 我不是李白 也...

  每个人都是自己,每个人也都是别人;自己心中有一个,别中也有一个。 不知何时,无论自己还是别人,无论在还是未在,总喜欢因为争个你死我活。,到底什么样?自己心中的,和别中的,谁对谁错?但,对与错真的很重要吗? 其实,就是咱们大家伙的窝...

  财成国际

关键词:婚礼习俗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