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乌江,浩浩汤汤;巍巍群山,峰峦叠嶂。山之灵,水之秀,孕育了沿河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也养育了一方土家儿女,造就了古老而富于特色的土家文化。
沿河而居的60多万土家儿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受山水熏陶,养成了豪爽诚实的性格,更形成了“无歌不节、逢节必舞”的民风习俗,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土家山歌之乡”,还博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沿河自治县成立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沿河的土家特色文化不断走出大山,赋予沿河新的魅力、活力,在推动该县文化旅游繁荣,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是沿河土家人广为传唱的《望牛歌》。每当街头巷尾、广场社区,响起这优美的旋律,一幅牛郎放牧的优美画卷便浮现眼前。
《望牛歌》是沿河土家族山歌的代表作之一,当地农民歌手带着这首古老的山歌,曾多次赴京参加央视的节目并向全国播放。还被央视《民歌中国》博物馆作为经典山歌永久收藏。
沿河土家人素有“无歌不节”的习俗。从嘹亮的乌江,到动听的《望牛歌》,土家人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古老而质朴的歌谣。
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沿河土家族山歌,不断走出大山,飘向神州,大力提升了沿河民族文化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姐妹哭嫁歌》《太阳出来照北岩》《这山没得那山高》等土家山歌先后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中国西部花儿(民歌)歌手邀请赛、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等,还涌现出以黄旭为代表的众多土家族歌手。
乌江边的土家族山歌,已成为沿河的一张文化名片。2010年10月获得了“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称号。随后,沿河还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14年沿河土家民歌正式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同年又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9个,公布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9个。
为更好地挖掘、传承土家山歌,该县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普查和收集土家山歌,发现原生态山歌2000多首,编印了《沿河土家族歌谣选》《沿河土家族民歌集成》等集子。通过举办土家歌王争霸赛,确定并培养32名土家山歌传承人。编制小学乡土教材《民族风情》和初中乡土教材《沿河土家》,在校园开设民族民间音乐特色课堂。在板场、沙子等乡镇成立“土家山歌培训”,常年开展土家山歌培训。
为了土家族山歌文化,该县制作《大雨落来细雨飘》《这山没得那山高》山歌光碟。举办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和“中国·沿河首届土家山歌艺术节展演赛”,邀请重庆石柱、彭水、秀山、黔江、酉阳等周边县、市共同参与研究、表演土家山歌,强化和延伸土家山歌文化品牌。
10月26日,笔者在沿河一中看见,数百名孩子正在操场上,和着优美的旋律,跳起土家摆手舞。该校已把摆手舞作为学生课间操内容。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中小学推广体育舞蹈《土家摆手舞》。土家摆手舞已成为该县学校的教学课程,每年均举行一次中小学生“土家摆手舞”大赛,以延续和繁荣土家文化。
沿河土家摆手舞源于土家族先民的巴渝舞,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2007年5月被成功收录到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清乌江水,欢乐土家人。傍晚时分,无论县城还是农村,老人还是儿童,都会聚集在广场、院坝,翩翩跳起摆手舞。
土家族人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许多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对于土家人而言,每逢婚嫁、修房造屋或丰收季节,唱歌跳舞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肉”是最别有风趣的代表舞蹈。
肉,又叫十八响,起源于清朝,是一种自娱性的舞蹈。表演时,无论春夏秋冬,表演者都会脱去上衣,赤着臂膀,叉开五指,用力拍打身上的每块肌肉和关节,表现体格健壮,抒发心中欢乐奔放的感情。该舞蹈多次参加全国、全省表演,曾获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金。
近年来,流传在沿河乌江沿岸的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挖掘整理和传承,阳戏、摆手舞、肉、打镏子等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半边鼓舞《开山围猎》、高台舞狮等深受人们喜爱。
今年国庆期间,洪都古镇迎来了一批重庆客人,镇党委、镇长亲自当导游,带领游客领略乌江小镇美景,感受土家族魅力文化。
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居,热情好客的土家人,加上如诗如画的乌江山水,远来的游客深感不虚此行:“这里民族文化氛围浓,旅游很有特色。”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注重在与传承优秀土家文化的同时,将之融入到山水自然风景中,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沿河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与传承。近年来,该县依原貌复建了岵瞻亭、白塔,以及在乌江水电移民开发中消失的洪渡、淇滩、思渠等古镇文物,在县城街道、广场和各景区景点,设置了民族文化浮雕和浮墙,处处呈现出土家文化特色。
近年来,该县相继成立诗词楹联学会、县老年书画协会、县土家学研究会等群团组织,为推动民族文化的与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历来息息相关。该县把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作为沿河实施“旅游兴县、活县”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助推该县生态文明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
山水是根,文化是魂。沿河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水,每一处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而传说的背后,则是一段古老而神秘的文化。
“充分利用好这些文化,是推动旅游全域化、实现井喷式增长的有力保障。”该县民局局长李克相说,如今沿河的洪都古镇、霸王谷景点等,都是将山水与文化结合的典型。(杨聪 杨友)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