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张家界人文历史 > 正文

全国每年“申遗”花费3亿 申遗热下需要冷思考2013-9-13张家界人文历史

类别:张家界人文历史 日期:2013-9-13 9:24:03 人气: 来源:

  8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区陈平讲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时透露,为了申遗,全国各个地方每年总共要花大约3亿元。因此,各个地方应该冷静看待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为了发展旅游而盲目申报。[新闻置疑]“申遗年耗3亿”还是盲目?围绕申遗热的讨论,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如今,这个数字得到了量化。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曾表示:“申遗热不是坏事,只是怎么来做。”诚如斯言。不过眼下的申遗热,却似乎少了一些、多了一些盲目。陈平就解释:很多地方不知道如何拍摄“申遗”的宣传片,花了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都有;还有很多地方不清楚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的写法,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同时,各个地方还要请专家去当地考证,动员当地全部人员参加。就这样完全不知道申遗怎么操作、如何操作便开始盲目投入资金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没有的申遗程序、没有科学的申遗方式,盲目地砸钱进去,就是让纳税人的钱财打了水漂,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财。此外,申遗成功后的“轻”、把申遗成功当成一棵“摇钱树”等做法,也着申遗热背后的“乱象”。这些“乱作为”,显然偏离了申遗最初的本意。就眼下来说,申遗每年耗费的3亿资金里,有多少是经得起程序考量的?又有多少是拍脑袋决策的?这背后的关系,必须厘清。不然,便无法断定哪些申遗是的,是为了文化遗产;哪些申遗又是盲目的,是把申遗成功当“摇钱树”的。让申遗资金都能禁得起程序的考量,才能让申遗回归本来应有的秩序。申遗成功只是文化的新起点,无论申遗有多少附加值,这些文化遗产都应是亘古不变的最大价值。“申遗年耗3亿”只要经得起考量、程序考量,就没有问题,而如果经不起这些考量,便是进行重新审视的时候了。[新闻解读]每年花费3亿元申遗着“功利”为了申遗,每年要花大约3亿元,这是令人惊叹的,其实,这还不算最多。“中国丹霞”六地共为申遗花费十几亿元;陕西“丝绸之”申遗需数百亿资金。可即便花费的是天文数字,但在官员看来,无疑是值得的。申遗一旦成功,官员的政绩资本就相当雄厚,升迁恐怕几成定局,而随之而来的景区门票也会不断高涨。申遗成功后,旅游带动P的,是地方官员最为津津乐道的。世界遗产被称为“地球的名片”,申遗成功,的确是荣誉和自豪。但申遗却需要量力而行,不能置民生工程于不顾,最重要的是,申遗的目的不能过于“功利”,不能为了申遗而不择手段,要知道,申遗的目的就是为了遗产,而不是想从中挖掘更多的利益。冯骥才曾经很地说,中国申遗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审遗”。申遗是的开始,不是开发,不是创造,更不是打造。然而,诸如“张家界架设观光电梯事件”、“曲阜孔庙水洗事件”、“故宫星巴克事件”等事件,已经在无情地着“遗产”的灵魂。申遗不是暴利的代名词。山西五台山申遗成功后,旅游收入不升反降。“《世界遗产公约》的首要准则是‘第一,合理利用’,申遗实际上是向全世界立下了遗产的‘军令状’。”如果不是为了遗产而去申遗,如果不是量力而申遗,如果不是在经济有余的情形下申遗,如果申遗没有取得老百姓同意,那么,我们不需要那种只有意图的申遗。为何不把3亿元花在遗产上?[新闻观察]年耗3亿申遗体现文化“贫困”近些年,“申遗”在中国大地蔚然成风,一些地方为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甚至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惜花费重金,这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而申请成功之后,或文化建设政绩,或大搞旅游开发,都了当初申报时“加强”的承诺。对于“申遗”中存在的种种歪风,许多也都提出。与和文化界名人的相比,陈平女士的性因其联合国官员的特殊身份,而具有了另外一个值得解读的内容—为了发展旅游而申报“世遗”,不仅浪费地方财力,恐怕还会对“申遗”规则产生不良影响。有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达到45处,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对于一个1985年才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行列的国家来说,短时间内拥有如此之多的世界遗产,不仅源于悠久的历史,恐怕也离不开“申遗”过程中“举国体制”的力量。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族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但就在申遗项目启动之时,张掖市却决定退出“中国丹霞”申遗行列。有分析称,张掖退出的原因是受制于财力不足。据披露,湖南莨山得到3.3亿元的拨款支持承诺,广东丹霞山资金支持1.4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对经济不发达的张掖而言或是个现实难题。申报世界遗产需要进行如此之多的投入,吓退的不仅是中国西部小城张掖,恐怕还有更多经济落后国家,甚至花钱受制约更多的发达国家。就像在奥运会上拿金牌最多的国家,可以影响竞技比赛的游戏规则,一些地方把“申遗”当成夺金牌竞赛,最终的恐怕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游戏规则。不知为何,我们的一些地方特别善于规则。比如,今年初,湖南新邵县被评定为贫困县后,以县委县的名义打出了“热烈祝贺我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庆祝;而山西大同县在当了16年“小康县”后,经多方努力和奔走后,今年终于被评为贫困县,领导干部个个喜笑颜开。申报世界遗产特别物质文化名录,本质上是为了表明这些东西很美好,但由于缺乏需要更多的关注。但是,由于背后隐藏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不管价值导向如何,一些地方都是先争来再说,开发利用才是最要紧的,至于背后的文化逻辑、价值导向,也就根本不那么重要了。也因此,花费数亿去“申遗”,其实就是去争当文化的“贫困县”,表面上是以文化为主导,背地里却是打着经济算盘。这样的“申遗”值得,这样发展文化的观念必然会让文化南辕北辙。微言@好学的琪敏:为了政绩,为了钱呀,但肯定不是为了文物。@HIGHLY-鞠淼: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第三产业,就靠老祖留下来的那“一亩三分地”了。@宏吾:不要为了经济收益而大肆的去消耗这些遗产,否则这些遗产将会失去它的本质意义!@蔡伦Berlin:非文化、文化、自然的各种世界遗产,不该交由地方去做。而要交给专业的文化专家(如专攻的大学教授)先去规划,哪些可以赚钱得交由中央企业来赚取,交给地方只会而已。@绿城物语:我只能说现在申遗的热潮火了但旅游景点的质量没有提高。申遗不是为了提高旅游景点的名气,而是为了使景点的人文历史更好的得到和传承,所以申遗潮要克制些了。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